金融学硕士论文-高校掀"抗风暴"教育 "金融风险意识"选修课出炉
激烈的金融危机风暴也吹进了大学校园。老年人担心如何在社会上“生存”。正在攻读MBA的未来雷曼兄弟开始权衡自己未来应对风暴的能力。“金融风暴”一词频频出现在课堂教师的口中……在高校中,一场应对金融风暴的“教育抗风暴”行动也在悄然展开。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华东师范大学金融学院拟开设“社会责任”、“风险意识”等选修课。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论文题目转向金融危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为学生特邀专家。举办“从美国金融危机中认识黄金的投资价值”讲座。
专业教师
拟议的“风险意识”选修课
“收购美林、雷曼倒闭、摩根事件……从9月中旬开始,每次上‘国际金融’课程,我都会讲美国金融危机的消息。”
“不过金融学硕士论文,每周只有一节课,但在现实中,美国发生的事情似乎有太多可说的!过去,从来没有真正的金融案例在讲座中出现如此高的频率.” 统计学院副院长蓝发勤教授半开玩笑地谈到教学的过去和现在的变化。“金融危机”尤其成为金融学院的“高频词”。
蓝发勤认为,在培养本土金融人才的当下,这场全球金融风暴的启示和反思可谓是一场“及时雨”。在蓝发勤看来,美国的金融危机主要是由于其金融市场体制和管理结构存在缺陷。归根结底还是“人”的因素。此外,他们缺乏社会责任感,以及缺乏风险意识和风险评估,使得这场次贷危机逐渐演变为一场势不可挡的金融危机。这个过程可以说是不可避免的。
“过去,社会责任和风险意识没有被如此重视,但是现在,我认为在我们的人才培养体系中,不仅要培养创新的金融人才,还要让他们知道如何承担责任和风险意识.”
蓝发钦透露,中国师范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将及时填补培训计划和课程内容中的这些“漏洞”。如果最快,可以在寒假开始后提供类似“金融人才的社会责任感”。,《金融产品创新的风险防范》选修课,时机成熟时,课程设置将更加完整和系统。蓝发勤表示,通过这一举措,全市和全国所有金融类高校将适时“补缺”。
学生
论文随机选取“金融风暴”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刘丽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几乎所有她认识的金融学院教师在课堂上都会涉及“金融风暴”这个话题。
“‘金融风暴是怎么发生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应该如何应对这场风暴’,我们在课程中都和学生一起讨论分析,”刘丽雅告诉记者,学生们非常关心这个问题,在她带领的6名研究生中,有3名研究生选择了“金融风暴”作为毕业论文的主题,其中包括一名韩国学生。
尤其是一些高年级学生,因为面临毕业找工作,会主动在课堂上提出这个问题。很多同学会问,金融风暴下如何选择职业。”刘丽雅说。其实同学们不必选择基金、券商等行业,也可以去一些工业企业走“曲线”救国”路线。
顾问
引导毕业生注重长远职业规划
“今年,我的261名学生将在‘金融风暴’中走向社会。” 说起金融风暴,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05级辅导员庄梅的声音很无奈。她告诉记者,去年,财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相对乐观。今年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即使学生能进入这个行业,薪资等方面仍然会受到影响。此外,往届毕业生在求职时面临的竞争者也只有他们这样的“社会大一新生”,但今年竞争者还新增了新的海归和跳槽的“职场老大”。
“这就要求我们的就业指导工作更加深入。” 庄梅说,自去年次贷危机以来,学院一直非常关注国际形势对学生就业和培训的影响。“在平时的工作中,同学们也会主动和我讨论这个话题,‘这场风暴对他们求职的影响’、‘如何应对这场风暴’等等。” 庄梅说,“所以我们在给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会引导学生积极应对困难,训练面试技巧。” 她告诉记者,“我们目前正在开展业务需求调查,并积极与各公司HR沟通,帮助学生了解就业情况,积极应对。”
庄梅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金融学院的学生应该还是有机会进入这个行业的,但就业后的薪资等方面可能会受到影响。“所以现在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在就业指导中调整心态,少做短期的职业规划,多关注长期的职业规划。”
以后怎么培养
上海急需复合型创新人才
“上海要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必须突破高级金融人才短缺的瓶颈。” 全球金融海啸引发了教育领域培养高级金融人才的呼声。昨天金融学硕士论文-高校掀"抗风暴"教育 "金融风险意识"选修课出炉,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首次公开亮相。同时,举办首届以“全球金融危机的启示与反思”为主题的金融论坛。据悉,这家由市政府牵头的“昂贵”办学实体,目前正在悄然运作。
上海交通大学金融学院首席筹备人员、麻省理工斯隆商学院终身教授王江博士也表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已经暴露美国政府监管机构缺乏高端金融人才。然而,美国新金融产品的快速发展和更新,加之政府监管机构和政策监管机构对市场的相对陌生,导致危机的出现,市场救助政策始终收效甚微,“金融海啸”愈演愈烈。
“这不是美国金融教育基本理论的问题,而是应用上的偏差。” 王江博士认为考研论文,全球金融海啸对中国最重要的启示是加强金融人才的培养。尤其是监管部门等政府部门需要一大批优秀的高端金融人才。
招数:引进国际军队+实战训练
新成立的学院首任院长表示,首批学生是从交大安泰经济管理学院选拔出来的,未来将从全国乃至全球选拔人才。预计6年内培训规模将达到每年500人左右。今年9月,学院将正式招收金融学MBA和金融学硕士。为此,学校将不惜重金,专门聘请了一批来自世界一流商学院的经济学和金融学教授。
为加强实战经验的培养,学院将建设一批高标准的金融实验室,让学生在模拟的金融市场环境和交易过程中体验瞬息万变的世界经济环境。屏幕将实时播放伦敦、纽约、法兰克福等当日全球主要经济城市证券、期货、黄金的交易情况。学院还将开展世界金融动荡环境的模拟与对策研究。
招数:要介绍,你需要训练自己
“金融领域的少数顶尖人才和领军人物是可以引进的,但大量紧缺的高端人才急需我们自己培养。” 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院执行院长费方宇教授一再强调。市政府金融办主任方星海在论坛上也提到,金融危机凸显了金融人才培养问题,这正是上海市政府设立金融高等研究院的初衷。
权威调查
打造金融中心的高级人才是关键
“上海致力于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前景广阔,但任务也十分艰巨。” 《金融学院提案》,上海市委市政府对此迅速作出回应。
“高级金融人才缺乏是制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瓶颈。” 该负责人表示,根据伦敦市政厅2008年3月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上海仅排名第31位。在影响金融中心发展的14个最重要的竞争力因素中,“优秀人才市场和灵活人才市场”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因素。在主要国际金融中心中,伦敦和纽约的金融从业人员比例超过11.5%,而上海目前的比例仅为2.2%,达到国际标准。金融人才不足人。”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会计系系主任张晓军教授从会计体系谈金融危机对会计准则的挑战金融学硕士论文,得出结论:金融人才是复合型人才,需要一系列财务、会计和管理方面的知识,以便能够度过危机。中国的生存与发展。本报记者 刘新禄 首席记者 朱文娟
文都管联院在预祝2021-2022一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