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云南党校在职研究生有硕士学位吗-硕士扩招18.9万人:怎么扩,如何招
光明日报记者陈鹏
教育部近日发布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的通知,明确2020年拟扩招18.9万名研究生。对于考生而言,每增加一个招生名额,你更希望被录取,尤其是在2020年硕士研究生申请人数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的背景下。
招收18.9万人是什么意思?报名名额将如何分配?大学的资源都准备好了吗?
扩招比例超20%:硕士研究生培养规模有扩大空间
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341万人,比上年增加51万人。与考生激增类似,2020年高校毕业生预计比上年增加40万人以上,达到874万人。
无论是考研还是找工作,人数都在上升,难度只会增加。就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当下,传来消息——硕士扩招。
“今年被录取的概率肯定会增加。” 等待厦大复试的刘大庆算了一下,“原本在复试线边缘的人,很有可能会被淘汰,这次可能会被带回来。”
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测算2022-2023云南党校在职研究生有硕士学位吗,2019年,考研录取人数约为80.人。按照18.9万人的规划扩容,扩容比例约为23.5%。
扩招率超过20%,什么水平?
进入新世纪,硕士研究生申请人数屡创新高,录取的研究生人数也不断增加。记者梳理发现,扩招是趋势,但往年一般控制在5%以内,很少超过10%。硕士扩招人数超过20%的年份,却寥寥无几。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测算2022-2023云南党校在职研究生有硕士学位吗,2005年、2009年、2017年硕士研究生扩招出现小高峰,分别增长13.57%、16.13%, 2<@分别比上年高。2.45%。
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尽管如此,在一些人看来,我国研究生培养规模仍有扩大的空间。他们给出的理由是,2018年中国每千人注册研究生人数为1.96人。2010年以来,美国、英国、法国一直保持近9人的水平。这一数据历来被视为衡量研究生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无疑,研究生扩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调节就业的作用。“但从理论上讲,学生接受研究生教育是一个知识、能力、素养各方面都发生质变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把大学毕业生存放在研究生教育的‘水库’中,等两三年才放出来。”再次进入就业市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赵士奎教授认为。
“硕士扩招的根本动力,一定来自经济社会发展好转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增加。突如其来的疫情,只是更大程度上打开了扩招的政策窗口,或加速这个过程。” 赵士奎说道。
招生院校及专业分配原则:分校确定,精准安置
因为初试成绩“不高不低”,刘大庆希望自己能“扩大”。和所有候选人一样,他“特别关注”新招生名额的分配。哪些学校和专业会扩招?膨胀率会一样吗?
部分高校官网信息披露线索:南京邮电大学表示“适当增加”,广西大学回应“大幅增加”,上海硕士招生计划“增加15%” .
教育部给出答案:分校确定招生计划。计划增量以临床医学、人工智能等专业为重点,以专业学位培养为重点,以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为重点。
“这是一种精准的投资。”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秦玉友说。“扩招的重点,反映了当前国家对医药卫生和科技发展领域人才的需求,这与抗击疫情有一定的关联性。”
“我们国家的高校规模大、专业齐全,但我不认为所有专业和学校都会得到同等数量的扩招。” 秦玉友提醒记者,在本轮扩招中,地方高校需要制定不同的扩招计划,才能新增扩招。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相应的高校和专业。
在扩招类型上,专业硕士更受关注。
秦玉友分析:“专业学位硕士强调操作能力的培养,实用性很强。硕士、硕士招生规模的增加,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也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不断增长的需求。”以我国目前的研究生培养结构为例。”
2009年专业硕士招生比例仅为15.9%,2017年首次超过硕士、硕士招生。到2018年,专业硕士招生比例接近58%。《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到2020年,我国“专业学位硕士招生比例将达到60%左右”。
不过,秦玉友提醒,“专业学位是扩招的重点,专业实习基地和校外导师的数量和质量都相当高。”
扩招挑战高校承载能力:要统筹规划,做好招生准备
学生人数显着增加。是否有足够的师资和其他配套教学资源?这是扩招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目前,全国拥有研究生导师近44万人。按照2018年招生规模,全国平均一名导师招收硕士研究生77人。如果招生人数增加18.9万人,师生比可能达到1:<@2.21。
清华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王传义告诉记者,“一般来说,每期指导两名硕士,教师指导质量有保证。”
根据教育部2016年发布的省级导师数据,中西部地区每年平均攻读硕士学位的导师人数大多不到2人。河南1.17人,广西1.43人,云南1.32人,宁夏1.24人。“从导师总数来看,这些地区还是有能力接收更多学生的。” 王传义介绍2022-2023云南党校在职研究生有硕士学位吗-硕士扩招18.9万人:怎么扩,如何招,2017年新增88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也分配到了中西部地区的一大批高校。
扩招将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高校、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人工智能等专业倾斜。但也有专家表示,扩招重点专业涵盖了部分新兴专业,部分专业刚刚发展,师资预预约难。
王传义对此表示赞同:“导师是否充足取决于大学和具体专业。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有的学位授权点人满为患,有的导师每年招收不到一个学生.”
此外,研究表明,近年来,高校教师的承载能力相对高于资金和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也就是说,扩招对高校的硬件构成了不小的挑战。南京大学教授王霞认为,目前多所大学硬件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她建议,为了高质量、高效地扩大招生规模,需要提前关注实验室数量、宿舍条件、图书馆容量,“在招生前做好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计划,使以便‘准备和招募’。”
避免扩招“贬文凭”:严控培养质量
《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考生选择考研的主要动机之一是提高就业和就业的核心竞争力。近60%的应聘者认为研究生学历对就业有很大帮助。《报告》勾勒出大多数求职者的心理:拿到研究生文凭,才能在就业市场上“脱颖而出”。
“在大规模扩招的背景下,可能会有很多学生在知识储备和对学术研究的理解上没有做好准备而成为研究生。” 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包水梅坦言,他们确实需要在理论上。方法和学术能力的标准化培训。“招募他们只是一个开始。”
如果增加培训次数,是否会影响培训质量?类似的问题与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相伴而生。不出所料,硕士扩招再次引发“文凭是否贬值”的讨论。
“扩招会导致文凭贬值是个伪命题。” 在鲍水梅看来,研究生就业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面广,事关社会需求、研究生教育质量、个人发展潜力等。
“研究生规模的扩大并不一定会导致文凭的贬值。研究生文凭的含金量直接关系到培养质量是否得到严格控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考研论文,社会对研究生的评价人才不能只看文凭,更要从人才本身的能力和素质入手。”包水梅说,当然,在研究生培养上,学校要建立完善的导师制度,引导导师投入精力要引导学生,严格的过程评价要跟上。
“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才有利于我国释放更大的人才红利。在扩大招生的背景下,硕士培养质量应成为教育部门的重中之重。” 秦羽幽说道。
《光明日报》(2020年3月11日08期)
文都管联院在预祝2021-2022一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