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北农林大学印发了《研究生申请学位学术成果标准及管理规定》,打破对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的刚性指标要求,严格执行学位论文质量标准发布研究生论文期刊,加强流程管理,提高结果的评价。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注重论文质量。学位论文是学位评定的主要依据,是学位申请者学术水平的主要反映。专家对论文的同行评审结果是衡量论文质量的重要依据。一次性通过论文盲审且成绩优异者可直接申请学位;否则,需要将取得的学术成果作为评价论文质量的重要参考。论文质量符合要求的,可以申请学位。发表学术论文不是申请学位的先决条件。
灵活的学术成果格式。在此之前,要求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发表SCI论文数量和影响研究生学术成果的影响因素考研论文,尤其是博士生。本次各学科制定的学术成果认定标准可以是学位论文、学术期刊论文、著作、专利、科研等。奖励、成果转化等,以及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认可的其他能反映研究生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的形式。彻底摆脱“只有论文”和“只有SCI”。
注意学科和专业的差异。学术成果认定标准充分尊重学科的特点和差异。分委员会根据学科发展特点和人才分类培养目标,分层次(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分类别(学位、专业学位)制定。学科和专业领域的创新和突破。学位学术成果应以知识创新为导向,注重体现科学素养和科研创新能力;专业学位的学术成果应以实际应用为指导,注重体现专业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园艺、植物保护、风景园林、农林经济管理等学科制定了符合本学科特点的学术期刊目录。
严格培养过程管理。2021年,学校先后修订(制定)制定了《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研究生论文盲审管理办法》、《研究生优秀论文评选和奖励办法》。 《学生》、《博士、硕士论文抽查结果处理办法》、《研究生导师岗位职责及管理办法》、《优秀研究生导师及团队遴选办法》等系列文件,进一步明确落实导师职责发布研究生论文期刊,夯实答辩委员会和分委会职责,严把选题、开题、评比、国防、学位评定等关键环节;鼓励研究生投身科研,树立导师教育模式,促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此前,多所高校已宣布取消对研究生学术论文发表的严格限制。
清华大学
2021年3月,清华大学在2020-2021学年第九届校务会议上公布了修订后的《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规定》坚决消除硕士学位评价中“只做论文”的倾向,取消“非专业学位硕士生至少完成一篇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论文并符合要求”的要求。发表要求”,并没有将发表学术论文作为申请论文答辩或申请学位的先决条件。
《条例》坚持“学位论文是学位评定的主要依据”,要求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并以学位论文的形式充分呈现相应的创新成果”。论文”;“硕士生完成个人培养计划,符合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培养计划的相关要求,完成论文工作并符合相关要求后,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上海交通大学
根据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网站最新发布的《博士学位授予权申请规定》。
在本次新规定中,不再存在以往“在读博士期间,应以上海交通大学为第一单位在附属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认可的期刊上发表(或接受)”相关的内容。到论文的主要内容“学术论文”的表述反而用更多形式的创造性成果来衡量博士生的学术质量。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授予权规定》两版对比
中国传媒大学
早在2020年,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教育大会上就有消息称,该校将在招生、培养体系和学位、导师评价、质量控制、学科专业等方面对研究生教育实施一系列重大改革。设置。
在招生方面,学校将改革研究生复试选拔程序,增加材料评审程序。初试达到国家水平的考生,可进入复试选拔程序。复试选拔过程包括材料评估和复试评估两个环节;在培养方面,学校将取消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和学位资格的刻板印象。
这两项改革符合研究生招生和培养改革的方向。一是打破“唯分论”,扭转考研;二是打破“唯纸论”,使研究生教育更加注重教育过程,但同时也面临挑战。学校如果能做好这两项改革,提高研究生招生培养质量发布研究生论文期刊-多校官宣:申请研究生学位不必发表论文!,将为其他高校树立一个改革典范,也将为本科招生培养改革积累经验。
明天的重要消息
文都管联院在预祝2021-2022一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