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研究生论文-浙江理工:研究生生产一线做论文
近日,浙江理工大学机械与自动控制学院胡旭东教授率领15人教师团队赴浙江省新昌县参加与当地联合培养研究生的论文开答答辩。公司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还担任了答辩审查。骨干。
硕士论文不在学校电子研究生论文,而在企业;不是学生找老师,而是老师找学生。这不仅是选题形式上的创新,背后更是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
新昌县纺织工业实力雄厚,聚集了全国纺织机械行业前10强的几家龙头企业。当地政府也非常重视技术创新。
10多年前,浙江理工大学胡旭东教授和他的团队就已经与当地产业对接,为企业答疑解惑。在接下来的10年里,双方的合作逐渐升级。2015年,浙江科技大学与新昌县共同成立浙江科技大学新昌创新技术研究院。学校依托研究所,建立了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逐步探索产学研一体化。
学校聘请公司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担任企业导师,学校把握研究生科研水平和论文质量,企业导师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做好工程实践指导. 新昌县政府为研究生提供人均1.5万元的奖学金。此外,学校和企业还设立了专项奖学金,资助研究生开展创新工作。
“2018年第一批专业学位研究生报名启动时,很多同学对联合培养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楚,2019年的报考人数已经大大超过了录取人数。” 浙江科技大学教师应志平说。
与理工科研究生在第一次研究中主要学习理论知识不同,第二次研究开始进入实验室参与学科培养模式。这30名学生在第一次研究期间在学校学习了理论知识,第二次和第三次研究到新昌参加了公司的实际生产工作。直到毕业。
浙江理工大学从强调实战的定位出发,在硕士培养项目中加强了与企业实践和生产相关的课程。学术论文方面,要求学生发表论文电子研究生论文-浙江理工:研究生生产一线做论文,但研究内容必须是企业的实际课题。
“这里的环境真的很好,晚上可以去健身房锻炼,锻炼后继续回实验室,学习和科研的氛围非常浓厚。” 曾宏明说,第一批来新昌培训的学生。
前段时间电子研究生论文,浙江科技大学吴振宇教授团队为该企业设计了一款纺织设备控制器。数学建模阶段主要以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为主。模型确定后,控制器的工程实现就全部交给学生来完成。“这样把培养研究生放在生产第一线,可以缓解工程课题来源有限、实验生产条件不足等实际困难,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可以实现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 吴振宇说。
如今,新培养模式的成果已经初步显现:首批29名赴新昌学生中,6名学生共申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10项,参与企业项目和课题14项,学生参与设计大赛、中国高校纺织设计大赛等中国研究生电子竞赛屡屡获奖。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是高校的新课题,学校将以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专业学位研究生为目标,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与政治深度融合的新模式。 、产业、大学的研究和研究22-23,从而成长和培养教师。社会发展赋权。”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理工大学校长陈文兴说。
(中国教育报记者蒋一峰,通讯员史从山)
文都管联院在预祝2021-2022一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