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部分地方出现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歧视现象,引发社会关注。很多读者都想知道,在高校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part-time和full-time有什么区别,含金量真的比full-time低吗?为此考研论文,我们邀请部分高校领导从申请、课程设置、导师安排、毕业论文要求等方面进行解读。
问题1 申请要求一样吗?
复试要求与全日制相同
北京农学院研究生部主任何忠伟
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是相对于全日制研究生培养的一种培养形式。其培训体系以在职人员为主要培训对象,以提高员工职业能力和更新专业知识为主要目的,使符合条件的人员获得学位的终身教育制度。它与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我国的学位和研究生教育体系。
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对象主要是具有国家教育序列学士学位(或具有学士学位同等学历,或大专毕业2年以上)的。2017年起,报读非全日制研究生须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初试)和招生单位组织的复试。初试与全日制考生使用同一套试题,与全日制考生全国录取分数线相同。要求也与全日制候选人相同。
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明显优势是兼顾工作和学习,在职者利用业余时间提高专业能力和学历。近年来mba硕士学位含金量,我校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规模保持稳定。学生的主要来源是农业技术人员、农村基层干部和农业企业员工。25-40岁在读研究生占90%以上。因为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所以学习积极性很高,理论与实践结合得非常紧密,学习效果很好。500多名已毕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活跃在京郊农业农村一线,在京郊书写知识。
从学制来看,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为三年,在校时间最长一般不超过五年。根据教育部要求,培养单位可根据学生的学习形式和特点,制定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不同的培养方案,但必须坚持同一标准,保证同一质量. 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纳入学位授权点资格考核,非全日制研究生学位论文也纳入抽查。完成规定学分,通过论文答辩,德、智、
我校共有7个专业学位点,同时招收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两者的培养项目、课程设置、导师配置、师资力量、实验条件、学位授予等都是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如农业管理专业,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采用相同的培养计划,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其中课程不少于24学分,实习不少于6学分。 . 但考虑到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实际情况mba硕士学位含金量-非全日制研究生含金量究竟如何,非全日制研究生将采取周末密集讲座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学习。相比之下,他们更注重实践环节,比如农业管理专业。6个月内有很多实践培训。
事实上,目前各高校都非常重视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严格把关招生、培训和出口关。我校一直致力于建设高水平应用型现代农林大学,形成了以农、工、管三大学科为主的在职教育教学体系。水平的人才。
问题2 教学内容一样吗?
课程完全一样
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王俊政
非全日制研究生是教育部2017年实施的一项重大改革。此前,在职研究生由国家单独统一统一考试录取,仅授予硕士学位。证书调整为参加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和统一考试。跨界、统一复试、统一录取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后可同时获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双证)。
北京理工大学从2017年开始招收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019年开始招收非全日制工程博士,每年招收1000名左右的非全日制硕士和20-30名非全日制工程博士。此后,学校明确规定非全日制研究生只招收在职定向就业类型,符合教育部2020年颁布的《全国研究生招生管理规定》,“原则上,招生单位只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在职定向就业”是完全一致的。
在培养项目和课程学分方面,我校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的要求相同,包括课程内容、实践环节、论文答辩、学位授予等。以课程为例,非全日制学生的所有公共课程、学科核心课程和学科选修课与全日制学生完全一致。课程学习以集中授课为主。上课时间是每周六、星期日和其他节假日或工作日晚上。教学教师以校内教师为主,有少数MBA(含EMBA)招生规模较大(约10%)请国内该领域知名教师授课,并邀请企业导师到校为工程硕士授课。非全日制研究生课程的学时、考核方法和质量要求也与全日制课程相同。在学位论文方面,文献回顾和开题报告、期中检查、学位论文评审、学位论文答辩等也都按照同样的要求进行严格管理。学校还检查所有论文的重复率,随机抽取5%发给校外同行专家进行盲审。不合格的论文必须修改,复试后才能授予学位,以保证培养质量。非全日制研究生课程的考核方式和质量要求也与全日制课程相同。在学位论文方面,文献回顾和开题报告、期中检查、学位论文评审、学位论文答辩等也都按照同样的要求进行严格管理。学校还检查所有论文的重复率,随机抽取5%发给校外同行专家进行盲审。不合格的论文必须修改,复试后才能授予学位mba硕士学位含金量,以保证培养质量。非全日制研究生课程的考核方式和质量要求也与全日制课程相同。在学位论文方面,文献回顾和开题报告、期中检查、学位论文评审、学位论文答辩等也都按照同样的要求进行严格管理。学校还检查所有论文的重复率,随机抽取5%发给校外同行专家进行盲审。不合格的论文必须修改,复试后才能授予学位,以保证培养质量。学校还检查所有论文的重复率,随机抽取5%发给校外同行专家进行盲审。不合格的论文必须修改,复试后才能授予学位,以保证培养质量。学校还检查所有论文的重复率,随机抽取5%发给校外同行专家进行盲审。不合格的论文必须修改,复试后才能授予学位,以保证培养质量。
从毕业情况看,我校90%左右的非全日制研究生能够在基础学制(工科三年,管理和人文社科两年)正常毕业并获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问题3 教师有什么不同吗?
导师安排一视同仁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MBA教育中心主任徐伟
目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在职研究生培养只存在于工商管理学院MBA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一向平等对待研究生,一视同仁。具体到MBA专业,非全日制研究生主要是指春季招生只获得学位证书的毕业生,也就是常说的证书班。为规范MBA招生、培养,保障教育质量,教育部自2017年起将MBA春季招生与秋季招生相结合,推出全日制MBA和非全日制MBA。
就我校的非全日制MBA和全日制MBA而言,除了上课时间不同外,考试和录取过程没有区别,都建立了完整相同的培养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 从教学内容来看,两者培养计划的核心内容和要素是一致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核心必修课与全日制研究生核心必修课相同,包括选修课、课程师资、教学要求、课程考试、考核要求等。
以辅导为例。我校非全日制MBA和全日制MBA配备相同导师,均实行双导师制。导师包括学术导师和专业导师。学术导师来自全校优质教师,职业导师由行业成功人士担任。他们的主要职责是为学生的职业规划、职业咨询、职业能力培养与考核、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提供专业指导,并共同积极交流和参与实践活动。通过学校、导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搭建互动交流平台。兼职MBA和全职MBA导师对学生要求实行统一标准,例如实习要求、论文要求和论文答辩要求。同时,它们的教育监督和质量保证体系是相同的。
其实,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区别在于,全日制研究生在周一至周五上课,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周末或课余时间上课。这种上课时间的差异并不影响培养质量的高低,雇主绝对没有必要歧视兼职研究生。
问题4 毕业论文是否降低要求?
坚持同样的标准,确保同样的品质
华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宋志飞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管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教研办[2016]2号)明确要求培养单位要坚持同一标准在制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案时。,以确保相同的质量。华北理工大学在招收和培养非全日制研究生过程中,充分考虑和尊重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全日制学习特点,确定“内紧外松”的个性化指导培养方式。确保兼读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研究生培养质量相同,
“内紧”是指学校在制定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学位论文规定时,既要明确认识到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的特殊性和难点,又要坚持“两个一致”的原则。一是论文评价标准一致。学校的硕士论文管理规定对所有研究生开放,无论学生是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学校建立了完整的学位论文质量监督体系,由学校监督团队、导师、其他学校专家共同参与,共同开展过程监督。. 二是论文环节的贯彻落实。在论文开题答辩、期中检查、匿名评审、预答辩和答辩等环节,两个身份的研究生必须通过相同的标准流程评估和专家评审。例如,在开题阶段,学校通过开题保证论文选题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文字复制比例小于15%,只允许进入下一个环节,大于30%,直接进入延期答辩;论文审查或初试,如答辩未通过,视情况直接延期3个月、6个月或1年。学校坚持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提醒,严格控制出口。对于个别学生不符合毕业学分要求,未能按时完成学位论文的,学校管理部门将及时提醒和警告,并安排专人及时跟进督促. 强化研究生导师和学生“平等对待、同标准”的理念,坚决淘汰不合格论文,确保学位论文质量。
“外松”是指学校充分考虑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习特点和个人情况,“一人一策,一案终生”,充分调动和协调教学资源,采取相对灵活、个性化的指导以及确保兼职兼职的管理办法。最好的研究生学习效果和最好的培养质量。学校长期实行研究生培养“弹性学分制”,将非全日制研究生最长学习期限延长至五年,开辟了学生学习的“绿色通道”。在选课方面,学校开设所有教学班,非全日制研究生可根据专业培养要求和个人学习基础灵活选择课程,充分利用有效时间,善用学校资源,进一步夯实专业基础,为毕业论文提供高质量的完成. 专业保护。
现状和建议
“双非”研究生就业常受歧视
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主任白勇
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式分为非全日制非定向研究生(简称“双非”)和非全日制研究生两种。此前,我校有少数院系招收“双非”研究生,但近年来,这些院系已停止招收“双非”研究生,只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双非”研究生在劳动力市场求职过程中没有得到足够的公平对待,就业路径并不顺畅。一些用人单位在一定程度上歧视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比如,人们经常在招聘广告中看到“招收全日制研究生”等要求,或者同等条件下会优先招收全日制研究生。
“双非”研究生就业难,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用人单位对“双非”研究生很不了解,不清楚上级部门能不能解决这类学生的户口和设立政策,导致不敢做决定,招聘要求发布时,不给予此类研究生。机会。一些用人单位虽然认为“双非”研究生优秀,想录用,但担心后续政策问题,不敢大胆招人用人。就业政策滞后未能为“双非”研究生就业营造良好环境。
二是进入实习期,“双非”研究生需提供各类证明证明具有应届毕业生身份,方可与企业签订三方协议。但从实际的角度来看,他们不能向雇主做广告。
三是在求职时,不少单位认为非全日制学生的知识储备比不上全日制。
第四,部分“双不歧视”的研究生年龄较大。他们大多有一定的工作经历,下班后回学校继续充电。但部分用人单位或具体政策在实施户籍设置时对人员年龄有严格限制,导致“双非”研究生无法参与申请。
如何消除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偏见?我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要扩大宣传介绍,增加用人单位或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正确认识。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相同,均属于统一招生分计划,教育类型与普通高等教育相同。两者之间的唯一区别是学习方式,而不是资格类型。用人单位应消除歧视,重视学生能力,为非全日制研究生提供更公平的竞争机会。
其次,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非全日制学生的能力水平。建议高校进一步加强非全日制研究生课程设置和专业设置,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打消用人单位对“高素质人才”的顾虑。
三是教育、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突破劳动力市场的政策壁垒,让非全日制研究生享受同样的政策红利,获得同样的展示平台。在竞争工作时。
文都管联院在预祝2021-2022一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