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医学类在职研究生考试资料-2023考研,这些学科国家支持!
2月21日起,高校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成绩将陆续公布,国行即将出炉。2022年,“研究生升迁”赛道可谓来势汹汹,400分以上的学生比比皆是。随着本科毕业生升学意愿的增强,免试和统一考试的道路也变得拥挤和艰难。
但也有一些学科领域具有独特的“特权”,不仅免于名额的增加,还得到了高校的重点支持。对于2023年的“准研究生”来说,无异于进修福音。它们是:国家急需的学科领域!
研究生名额,定向倾斜
近年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领域免修生比例显着提升。
在收到2022年免收生数据的高校中,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科技类高校均有所增加在过去的两年里。其中,西北工业大学免试学生比例由23%提升至34%,北航由29%提升至36%。电子通信和航空航天领域两所高校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录取名额和免试名额比例明显提升。
早在2022年10月23日,教育部在《关于批复十三届全国政协第三次会议第3304号(教育第323号)议案的函》中提到,紧急需要的专项计划已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集成电路、网络空间安全、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人工智能、核科学与技术、储能技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物理、数学等10个学科领域纳入支持范围;要求高校按比例提供配套支持。
2021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教育强国工程实施方案》中提到的“十四五”时期大力加强急需领域学科和专业建设,显着提高培养人才能力,加快破解“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并将重点支持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储能技术、量子技术、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生物技术、医学研究、数字经济(含区块链)、生物育种等相关学科专业教学科研设施建设。
因此,近两年来,在推荐和接收免试研究生时,不止一所高校努力将招生名额向国家急需的学科领域倾斜。
例如,武汉大学在《关于做好2022年优秀本科毕业生攻读研究生工作推荐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学校将重点发展基础学科(自然科学)、应用技术学科、新的跨学科学科。科学领域和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等国家急需的四大学科倾斜,各学院(系)对相关专业实施增量指标。值得注意的是,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紧缺的学科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经济学、中国共产党历史、涉外法治、国际新闻传播、考古学等学科。
武汉大学《关于做好2022年优秀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推荐工作的通知》截图
2022年东南大学设立本科直读博士专项招生计划。南京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高校在研究生免试工作中,重点支持本科直属博士生精准选拔招生,也向国家应急学科方向倾斜。
除免试外,教育部还在2021年3月12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第二学士学位教育工作的通知》中强调,第二学士学位招生计划在2020年3月1日内单独印发。全国普通本科专业总规模。重点关注在上年度规划实施中表现良好的高校和国家急需学科专业领域。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第二学士学位教育工作的通知》截图
2022年1月19日,教育部官网发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办公厅《关于开展考古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工作的通知》国家文物局.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等13所高校入选专项计划,2022-2025年为特殊实施期,考古学一级学科招收博士新生和以博士研究生为培养对象,为我国考古事业培养和储备领军人才。
从免试提升到二级学位,从硕士到博士的人才培养,国家急需学科正在成为高校的重点,成为至少未来四年人才发展的重点。
学科急需,这些高校在行动!
一方面,以中国核工业大学、康复大学、应急管理大学为代表的行业特色大学不断涌现;另一方面,现有高校也在人才培养方面下足了功夫。
2022年3月3日,在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公布202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审批结果的通知》中,西安交通大学申请设立国家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储能科学与工程项目。专业,经教育部批准。2022年9月19日,全国首个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在西安交通大学正式结业。这不仅是国内第一个储能专业,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储能专业。
资料来源:中央广播网
西安交通大学集中优势学科力量,与能源领域知名企业合作,创建建设首个储能专业。通过“学士、硕士和博士” 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模式,为储能专业拔尖人才培养提供广阔空间。发展空间为我国培养储能领域拔尖创新人才提供了新范式。
2022年9月4日,中国政法大学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法学人才联合培养工作会议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召开。两校开展本科生和研究生涉外法律人才培养合作,推进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改革,共同培育“共和国涉外法律人才摇篮”。
2021年2月26日,中山大学发布了《中山大学关于设立集成电路等学院的通知》。通知称,经研究决定,中山大学将在深圳校区建设集成电路学院、先进制造学院、先进能源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商学院、理学院6个学院,并公开招收院长。和世界的学科。带领。
除了人才培养和创新,高校也积极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合作,开展急需学科。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医学实力突出,创造了中国近代发展史上最早的内燃机。2022年11月25日,成都与上海交通大学在上海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根据协议2022-2023医学类在职研究生考试资料,双方将共同推进上海交通大学成都先进推进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重点研究推进系统研制的关键技术和工程应用,为航空发动机等智能制造系统提供基础支撑。 、燃气轮机和联合动力迭代升级。
作为中国高校首批开设核专业的两个院系之一,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从未中断过核专业人才培养,积极响应国家需求和核科技发展趋势. 2021年5月12日,兰州大学与中核兰州铀浓缩有限公司在兰州举行合作签约暨揭牌仪式,共建“核燃料循环与核技术应用联合实验室”。希望联合实验室重点关注“核燃料循环与核技术应用”。在产业链“卡脖子”“长板”技术领域,
来源:兰州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在公共卫生领域,2021年12月2日,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与哈佛大学陈增熙公共卫生学院签署合作协议,在人才方面开展深入、密切交流、学术、课程、联合研究等。一项历史性的举措和创新的卫生安全合作。2022年1月4日,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启动建设高水平公共卫生学校的通知》,建设工期10年2022-2023医学类在职研究生考试资料,助推我国公共卫生健康领域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优势特色高校,成效显着
那么,学生如何应对高校急需的学科部署呢?从近三年部分高校各类专业的录取和免试情况可以发现,国家急需领域的招生和免试情况可以说是稳中有升.
以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为例,2022年仅免35人,2021年44人,2022年52人。 ; 兰州大学数学专业接收免试学生人数从30人上升到60人,三年接收人数翻了一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作为一所航空航天大学,2021年至2022年,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和发动机类专业分别增加14名和10名。
纵观高校更多专业免试学生的录取情况,可以发现,并非所有急需学科领域都出现免试大幅增长,但高校的优势和特色依然起到关键作用在接受豁免过程中的作用。例如,南京大学法学学科在2021年中国最佳学科排名中名列前10%,其国际法也将在2022年接收4名免试生至2022年7名免试生;华中科技大学坐落于同济医学院,其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在2021年中国最好的学科中排名前5%,
国家急需的学科领域是我国在科技发展大潮中重点布局的重点轨道,也是高校在国家崛起进程中贡献智慧和担当的重要领域。这不仅为未来高校学科布局释放了关键信号,也为学生的职业选择提供了参考。希望高校把握战略迫切需要2022-2023医学类在职研究生考试资料-2023考研,这些学科国家支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和特色,培育重点领域土壤,为国家崛起和经济发展贡献人才. 支持和实力雄厚的高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文都管联院在预祝2022-2023一路长虹!联系指导老师 wdgly300 领取真题,和免费的公开课程,以及小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