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太快,转眼答主要毕业了
最新消息:2021年只招收定向考生
温馨提示:可以以适当的方式联系心仪的导师了,凡事都趁早
2020拟录取已出,恭喜上岸的同学们!
简单的数据统计如下。
非全日制:拟录取 定向67人,非定向33人。
2020年中财大非全录取情况
全日制:拟录取 106人
2020年中财大全日制录取情况
写在前边
被问到比较多的问题:
Q:非全什么时候上课,上几天?
A:主要是周六周日上课,但是选修课周一至周五也有。虽然叫选修课,但也是要修够学分的。有工作一般可以选周一到周五晚上的课,没有工作的话还可以选择周一到周五白天的课。节假日有可能会上课,但也不会全部节假日都上课。
五部门官方发文,好事
原本报中央财经大学非全日制非定向的人务必务必看一下
2020依然有非定向,评论区以前出言不逊的请自重
重申一下,前一阵发的那个是总的招生简章,上边的是具体的简章,以具体的为准
更新一下,大家都比较关心2020年cc是否还招收非定向非全的事情
有同学好心帮忙找到了2020年中央财经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在今年总体的章程中出现了与教育部章程一样的“原则上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收定向就业”话语。
对于定向我不想再解释了,下文(以前)都有过说明,适不适合没有工作的应届生也不在此赘述。
但是 又来但是了,这个章程是总体的,详细的针对性的cc非全的招生简章我还没看到,那个才是最准确的,我看到了也会补更新。
所有人最关心的就业数据,P班就是非全
/s/wg
最近比较忙,没怎么更新
开学后应该会更忙
最近部分学校出了招生简章,在2020年把非全日制取消,或是只采用定向招生的方式。所以大家也比较关心中央财经2020年还会不会有非定向非全日制
目前有听到风声,央财不会变,所以还是抱有期待再等一等吧
正文
2019年考入中央财经大学非全日制
由于从报考到现在,网上能搜集到的有关非全日制的信息太少
所以现在想写一篇介绍,以一个亲身经历过考研路程、即将踏入中财研一非全之路的人的视角,汇总关于非全日制cc的信息,以及提供一些在网络上查不到的一手的中财非全cc的信息
本篇文章的主要目的在于给有需要的人提供必要的参考信息,不鼓吹也不贬低
第一届非全日制于2019年毕业,具体的就业信息还未公布,关于贴吧、微博等爆出的毕业生去向的真实性答主无从得知,希望各位不轻率作评价,一切以官方最终信息为准
至于匿名,我先开启,因为可能后边会涉及到一些我并不知道能不能公开出来的信息
建议把评论区也看一下,也许有人已经问了你想问的问题。
关于招生简章
首先,非全日制的招生简章:中央财经大学2019年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非全日制)招生简章_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再附一个全日制的招生简章,方便做对比:中央财经大学2019年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全日制)招生简章_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截取关注较多的问题
1、中央财经大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类别分为非定向就业和定向就业。(2019届是这样,具体情况看当年的招生简章)
定向就业:
非全日制研究生(定向就业)须在录取前与学校、考生所在单位共同签订由我校提供的定向协议。毕业之后,学校不颁发相关派遣证与报到证。
(毕业时没有应届生身份2021-2022 北京地区mpacc院校排名财科所,无法参加校招)
非定向就业:
非全日制研究生(非定向就业)须在入学报到前将人事档案调入我校,否则取消录取资格,其中外埠考生可自愿将户口在规定时间内迁移至我校集体户口。非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学校推荐、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
(毕业时有应届生身份,原则上可以参加校招,但实际可能受到就业单位不了解产生一定问题)
✔再次划重点 非定向可以校招 定向不能
2、修业年限和学费
非全日制研究生基本修业年限为两年。学费总额为18.8万元,按学年分两次交纳,每次9.4万元。(2019年版)
3、校区:中央财经大学学院南路校区。(不是沙河校区)
4、奖学金
新生奖学金:以录取总成绩排名为依据,奖励排名前三十名且录取为中央财经大学2019级非全日制研究生。第一名:人民币5万元;第二名:人民币4万元;第三名:人民币3万元;第四名:人民币2万元;第五名到第十名:人民币1万元;第十一名到第三十名:人民币0.5万元。(也就是前三十名都有奖学金)
学业奖学金:以第一学期加权课程成绩绩点排名为依据,奖励排名前三十名的研究生国外高水平大学短期游学(两周)一次的往返机票;奖励所有非全日制研究生国内知名企业短期游学一次。
5、职业资格证书免考政策
(一)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联合CIMA对入学的研究生按“学历/学位+专业证书”模式进行培养,在专业学习之余提供对接国际管理会计权威资质的“直通车”。
(二)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已与ACCA签署免考协议,研究生入学即可免考ACCA专业资格九门课程(F1-F9)的考试。
(三)中央财经大学已通过澳洲会计师公会的课程认证,研究生入学即可用注册成澳洲会计师公会的学生会员,免考第一阶段6门课程的考试。
(四)中央财经大学已通过香港会计师公会的课程认证,研究生修完相关课程,可注册入读香港会计师公会专业资格课程(QP),QP课程毕业可豁免中国注会考试的《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和《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四门科目。
(五)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入学后可免费注册成为的USS(大学生商业技能计划)会员,通过在线课程考试后获得的企业财务证书。通过其余9门ACA课程,可以免考中国注会考试的《审计》和《财务成本管理》两门科目。
关于初试
非全日制的初试与全日制一样:管理类联考+英语二
这俩考试在这里不多说,经验贴到处都是。
有同学反应还是想让我简单说下大概的复习进度情况,所以更新一下。(但是,复习这个事还是因人而异,找到适合你的计划去执行就好了,别轻易听我的去改变。)
现在的时间大概是各个大学的暑期开头,如果你是一战考生的话,在这个时期之前最好就把所有科目(可以除了写作)都复习到至少一遍,对各科目的考题形式及范围都要有个了解。暑期可以听听串讲,写写作文什么的,是巩固提高的好时机。
如果你这个时间节点还没开始复习,也不一定就是没希望了,抓紧时间也还来得及。
关于复试
非全的面试与全日制一样,也是分为面试和笔试。2019年为先面试,再笔试。
面试题范围:《中级财务会计》王君彩,经济科学出版社;《成本管理会计》孟焰、刘俊勇,高等教育出版社;《审计学》丁瑞玲、吴溪,经济科学出版社;《财务管理学》荆新、王化成、刘俊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书要看最新版的)
面试时从上边四个科目选择两个,抽题回答。
此外还要抽一篇英语文章,流利的读出来,并翻译考官指出来的一些专业词汇。英语文章多为会计相关领域。
最后还有一道综合题,如谈谈AI对会计的影响、城市交通拥堵,主要考察语言逻辑表达能力。
笔试时间与全日制一致,卷面内容往届说都是一致的,但是今年不一致。
全日制的卷子与以往类似,以选择、计算等题型为主。
非全日制的卷子全是简答论述题,拿到卷子的那一刻是很吃惊的。卷面如果没记错的话是100分。财管、审计、成本管理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和25分。题量很大,并且考的很实务很新。
笔试虽然是简答论述题,听起来简单一些,但最后出成绩有的人90多,有的人40多。
下一年会不会延续出简答论述题是未知,就算都出简答题也要请各位考生不能掉以轻心。
关于总成绩的算法
总成绩的算法在官网应该是有一个通知(每年都会变一变)
大致就是总成绩=初试分数*120%+复试成绩*240%(我记得是这样)
复试总分=知识成就评定成绩+专业能力笔试成绩×0.5+专业潜质面试成绩×0.4+外语听说测试成绩
知识成就评定成绩满分5分,专业能力笔试成绩满分100分,专业潜质面试成绩为100分,外语听说测试成绩满分5分
注意:复试总成绩<60就不予录取了
关于分数线
今年为统一划线,全日制非全日制都是206,意味着2021-2022 北京地区mpacc院校排名财科所,只要初试考到206,就有资格参加复试,也意味着,会全日制的复试竞争压力格外的大。(这个结论也不能单看分数线得出,还去综合每年规定的总成绩中初复试占比,后续我再更新解释一下)
下图是按拟录取名单统计出来的最终录取的人的初试分数(非全录取1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