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整理好2022-2023历年的真题资料,和复试资料,以及提前面试的资料,资料很全面,包含各大院校资料哦。加我微信领取吧!wdgly300
2月21日,2022
年联考出分。查到自己248分,可谓意外之喜。回想一路的磕磕绊绊,好几个深夜的辗转难眠。遥想考试当天清晨5点多,伴着《夜空中最亮的星》的闹钟声,在空荡荡的房间一个人煮饺子,边吃边看着群里相互打气的信息,不知不觉泪流满面,仿佛仍在昨天。
想起之前在知乎上看了很多技术贴,受益颇多。饮水思源,趁热打铁,也想把自己思考过、经历过、总结过的一点点心得也拿出来分享一下。
成绩单先简单介绍一下个人背景。坐标上海,本科毕业10+年,之所以考MBA也是觉得职场进入一定的瓶颈期,想通过更多的学习、社交来提升认知,充实自己,同时积累社会资源。几年前同事们去读的时候本来也想去,奈何囊中羞涩,以及听了一些身边负面言论,抱着观望迟疑的态度。结果几年下来,发现再不考就真的可能再也高攀不上了,必须马上上车。
一、定目标:好学校 vs. 省学费 vs. 考得上众所周知,上海有四所985高校——交大、复旦、同济、华师大,再加上MBA领域热度极高的上财、华理、上外、上大等等,基本上构成了大部分同学的目标院校。具体该如何择校呢?我认为这个问题可以拆解成两步:第一,选择什么档位的学校,是复交?同济?还是华理?档位不同,学费和考上的难度自然也不同,这和高考志愿一个道理。第二,具体到同档位的哪一所。比如老生常谈的问题:选交大还是选复旦?这个问题我觉得,网上有些观点所谓的查排名、瞎打听,不如多分析自己的主观情况——(以下按优先次序排列)
1、内心感觉。哪所学校心仪已久?如果都要你,你会选谁?
2、考取基础。自己哪家面试分利于报考?如果我都要,谁会选我?
3、地理位置。哪个对自己交通便利?特别是平时要频繁上课、参加活动
4、发展方向。如果目标外企职业经理人,优选复旦;如果目标创业,优选交大。
5、社交资源。考友选了哪所?好友读哪所多?
我自己是选择了本科时落榜的目标院校。时隔多年心意难平,也算是某种程度上小小地完成一次圆梦吧。
二、预分析:测试自己的背景、面试和笔试能力在选定目标的过程中,我们会涉及院校申请的材料背景填写和面试准备。材料填写是一个非常好的自我经历和目标的梳理与思考过程,不仅所填内容会对面试提问有重要影响,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形成对自我能力的判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问题方面进行自我测试和分析:
1、我擅长笔试还是面试?以我过往考试能力,面试分需要拿到多少才比较稳?
2、我的背景在所有考生中大概能达到什么位置?(可通过目标院校宣讲会中的信息来自我比对)
3、我对过往得失和目标更明晰,还是对所处行业发展趋势更了解?
4、我擅长谈过去,还是擅长讲未来?
5、面试中的常见“坑”我是否已经了解,并知道如何应对?
面试的准备过程,建议找有经验的尊长好友来多问、多比对。据小道消息,近年报考非常卷,面试难度比几年前逐年递增,很多问题光自己觉得准备好还不够,一定要比对权威、确保自
己方向正确、回答不踩雷。
同样,关于笔试能力,也可以进行自我分析,以便了解自己需要多长复习时间,目标定到多少分:
1、数学、逻辑、写作、英语,我在各方面基础如何?数学一般就高考分÷2;逻辑、写作根据自我感觉;英语难度介于四六级之间,可以参考四级考试情况。
2、我的自律性如何?适合跟线下班听课,还是跟线上视频课老师节奏,还是纯自学?
3、我擅长周期性记忆,还是突击性记忆?
4、我的备考时间来自上班摸鱼,夜晚鏖战,还是周末集中?
……
将所需要学完的内容大致理出来,再根据自己能力和(时间等)条件,就可以知道需要几个月来备考、准备完成自己大致该拿多少分。
三、提面试:留足准备时间,博观约取在准备面试材料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需要做到对以下一些基本问题滚瓜烂熟,对答如流:
1、关于你:你的个人目标,3/5/10年规划,人生最成功/最失败经历
2、关于MBA:你的就读原因,就读优势,未来关联
3、关于行业:你行业的发展趋势,政策关联,与本企业/个人关系
4、关于推荐人:推荐人和你的关系,他为什么看好你
5、关于闪光点:爱好,经历,个人精神。这部分不太会主动提问,但是可以有意将话题引过来,会加分。
6、关于英文:起码英文自我介绍要做到倒背如流
经过上一部分中的自我分析,我们已经了解了自身所处位置和优势。那么针对面试流程,我们就要适时抓住对自己有利的环节,来体现自己的优势和闪光点。以我自己而言,我平时喜欢读书,所以在自我介绍的PPT用了5本书的名字作为替换的小标题:
1、《一生的旅程》——个人背景
2、《管理的实践》——管理认识
3、《活着为了讲述》——工作案例
4、《瞧,这个人》——性格特质
5、《从一到无穷大》——人生信条
事实也证明,这部分确实得到了面试官的肯定。虽然我的应变和临场发挥能力比较逊色,但因为我在这一部分比较充足、令人印象深刻的准备,可以说成为了给我的面试分兜底的关键。
四、备笔试:制定计划,夯实基础MBA考试的管理类联考科目较少,内容相对不难,准备期不建议拉得过长,不然中间会有轻敌、焦虑、疲乏等各种负面情绪插入,反而削弱整体效果。根据自己基础,我给自己定的学习阶段是从9月面试后开始,到12月25日考试前。9月到10月下旬是打基础,按章节学习;10月下旬到12月是冲刺,以模考、查漏补缺、背模板为主。我认为如果你的目标是整体学完、学扎实、拿高分,那么9月开始应该是最晚的了,再拖虽然也不是不能考高分,但后面容易陷入时间不够的焦虑。当然,学神永远例外。
(一)笔试基础之时间管理时间管理,一是尽可能利用可用时间,而是尽量找时间。我个人觉得,如果想考高分,要么牺牲工作时间(适当摸鱼,比如占用午休和出差途中),要么牺牲家庭时间(少陪家人与做家务,需要家人理解与支持),要么牺牲个人爱好(游戏、抖音、追剧、群聊、聚餐、旅行,甚至读书、健身)。底子差、考高分、不占其他时间,在我看来是一个三角悖论——
如其他三角悖论一样,我认为联考备考也存在三角悖论所以我认为,时间光靠“提效”是不够的,
还要想好怎么“开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时间充足,学习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时间来源解决之后,再就是效率和计划了。计划主要就是由终到始,根据截止日期和所需完成内容,倒推每周、每日必须完成的学习内容。效率这个阶段主要来自自律,比如决定学习了就把手机放到其他房间去,看书做题保证不碰手机,看视频课就调勿扰模式关闭消息提醒,一般效率都没问题。十一长假是一个关键节点,建议从开始准备(7-9月)到十一长假结束,完成初轮的数学、逻辑复习和基本的英语单词记忆。
(二)基础学习之材料推荐数学、逻辑都有章节式的学习材料,建议按章节听完课、做完题。这里推荐一些我用过的免费或只需买书的材料:
1、数学基础:【视频】MBA大师APP 数学基础课 by董璞。董老师人美声音甜,课好起步浅,非常适合0基础或基础薄弱的同学来听。对于一些基础一般的同学,上来就不听课先做题虽然也能做对一些,但容易陷入自己的“野路子”惯性思维,可能既费时间又费脑子。管理类联考时间紧,不光要做对还要做得快,董老师有很多快速解题的思路技巧,可以让你学会科学方法,做题事半功倍。(基础课部分在MBA大师APP上都是免费白嫖的,下同)
2、数学提高:【书籍】《陈剑数学高分指南》。陈剑是多年命题组专家,题目略有难度但很系统,按章节、考点梳理得非常细致。对于初高中有一定基础,比如本科是211理工科的考友,建议直接上这本书,效率更高。本书有些题目是多年前考题,本来是有些偏和怪的,但好巧不巧今年真题多道题都呈现复古趋势,就更显得做熟本书习题的必要性。这本书有配套课程我没试过,很多小伙伴都说不推荐陈老师课程,只看书就好了,我没亲自了解,仅供参考。
3、逻辑基础:【视频】MBA大师APP 逻辑基础课 by薛睿。市面上只有两种逻辑课,一种是薛睿,一种是其他。这个确实不是广告,因为薛老师的课和其他老师的讲法完全不一样,他完全跳出了传统讲逻辑的框架,全程不用“黑话”,更加易懂易上手。对于自我感觉逻辑能力不强的小伙伴,薛神的逻辑课是再适合不过。这个太多人推荐过,不再赘述。
4、逻辑提高:【书籍】《联考逻辑精点》by赵鑫泉。我用的是这本书,与陈剑高分指南是一个系列的,相比陈剑老师的数学个人认为稍有逊色,但同样好在成体系,便于逐一攻克所有考点。相比薛睿,赵鑫泉是传统方法,0基础要想适应刚开始肯定要抓耳挠腮一段时间,但熟练掌握逻辑“黑话”与几种逻辑关系后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5、英语单词学习:【视频】MBA大师APP 英语词根词缀课 by余思雅。适合单词基础薄弱的同学扫盲,我每天在地铁上听一点,帮助很大。讲义还配有单选自测题,适合自我检查学习效果。余老师江湖人称余美丽,本身也是王者荣耀大神和段子手。这门课唯一的让我感到迷惑的是,上线好几年了,迄今还没更新完……
6、英语单词自测:【APP】考虫单词APP。单词APP真的因人而异,建议
别人推荐的都试试。我试过百词斩,扇贝,墨墨,不背,最后觉得考虫最适合我,可能是因为我记性比较差,考虫的错词是重复两遍的。另外考虫的一词多义是拆分成多个词的,对于联考英语二最喜欢考的“熟词僻义”来说,可谓精准打击了。
7、英语阅读基础:【书籍】《英语二语法与长难句精讲》by王丽。如果单词已经差不多了,想提升一下语法基础,本书最合适不过。这本书由浅入深地拆解了各种真题中出现过的长难句结构,并且伴有随课练习题,本人亲测对于完型、阅读、翻译、写作全都有帮助,尤其是阅读理解。
8、中文写作。十一前这段时间建议不用复习。如果时间实在充裕,建议关注“人民日报”,“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视频号,或下载学习强国APP多阅读,多找感觉。
当然,如果基础实在薄弱或自律性实在较差,可以考虑花点钱报个班、课,但一定要先试听,确认老师是自己比较喜欢、适合的类型,课程节奏和安排也完全合适。不建议只试听一科然后听销售介绍报了全科这种操作,大部分机构的各科老师水平、风格参差不齐,尽量避免以偏概全式的全盘相信。如果报班,建议一定用好答疑资源,花了钱就要多提问,多让老师讲题,不然我觉得有点浪费了。
五、抓冲刺:主观题策略与冲刺模考(一)中英文写作备考与提分十一长假前为客观题打基础阶段,十一后为客观题查漏补缺、模拟和主观题提分阶段。10月中旬起,客观题还有盲区的先清理盲区,复习重点逐步转移到主观题(写作)。去盲很重要,去年的考题就没有完全按各单元考纲比重,很可能恰好你放弃的是真题重点考的。比如解析几何没考而排列组合极多,如果你是擅长解析几何而战术性放弃排列组合的选手,那结果可能就非常难过了。客观题的单独复习策略上面已讲,下面着重分享主观题部分。
1、写作基础:【视频】MBA大师APP 写作基础课 by薛睿。写作也有很多辅导书,但是非常推荐刷一遍课系统了解联考的写作题目风格、思路和技巧。个人看过很多市面写作参考书,比对之下发现有些书存在一定的误导性。对于大部分考生,我认为薛睿的备考方式是适合、易学的,也是经过多年检验不会有误导风险的。知乎上也有很多人推荐王老师,时间关系我没尝试过。
这里多啰嗦两句,“写作”在各种考试中风格各有不同,即使已经有很好的文笔和写作基础,或者参加过很多写作考试,也未必上来就能找准管理类联考的要求。整体上,论效+论说的作文题目非常像美国研究生考试GRE、GMAT的中文版,但经过多年发展加入了较大的中国特色,即使参加过国外类似考试也不要掉以轻心。
2、写作练习:通过一次次参加模拟考试即可,后面讲到模考会说到。一定要掐时间动笔写,任何不限时、不手写的练习都是意义打折的。
到了论说文练习阶段,审题、布局、谋篇、用典、文采、卷面,哪个弱可以重点补哪个。考前至少要做到前三项没有问题。
3、审题强化:【】张乃心考研。乃心老师
的审题教学是独树一帜的,审题不会帮你拿高分,但会让你避免偏题遭遇滑铁卢,可谓写作考试的保险小金锁。在考前一个多月,张乃心会更新自己的微博和,拿出一些经典的写作题目给大家分析讲解如何选择主题,很实用。但除审题外,乃心老师的“正正反辩”结构我个人不太喜欢,这部分见仁见智。整体上我认为乃心的定位在于稳固审题基础,而不是教你拿漂亮的高分。
4、布局谋篇:【】MBA大师 专栏之 《文海畅航》(12月初更新)。对于结构和文采弱的同学,写作船长有一些简单粗暴好用的套路。4+4的结构,“递进式”保命和“平行式”出彩,我觉得足以应对管综论说文和拿到一定的高分。船长还会提供一些万能金句,很多都来自大大语录,高度、深度、文采俱佳,比如“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之类,考场上直接默写非常好用。
5、用典强化:典故来自积累。上面提到的里也会有一些范文,挑喜欢的典故背下来几个,个人的企业的,历史的现代的都准备一些。既要有万能典故例如嬴政唐玄宗,华为柯达诺基亚,还有准备一些感性的例子,比如两弹一星的几位元勋的事迹,比如程开甲、于敏,因为他们有一些成段的评价和赞词,比如程开甲的“黄沙百战穿金甲,甲光向日金鳞开”,既用名诗又契合人物特征,很容易把文章拉升到感性层面。一旦论说在逻辑缜密的基础上上到感性和文采的层次,就很容易博取阅卷人好感。
6、文采卷面:文采短期考背,长期考练。因为时间有限,所以以背诵名句为主。近年论说文考二元论辩关系比较热门,主题往往与“发展”有关。准备一些精致对仗的关于发展的句子,会增色不少。卷面就是老生常谈了,因为现在大家平时都没什么机会动笔,还是要考前模考多写多练,保持手感,尽量避免涂抹。
7、英语作文:英语二的写作套路非常固定,建议以背模板为主。考前一个月留足时间,每天背一点,最利于巩固记忆。免费的模板网上也有很多;如果可以接受适当付费,强推MBA大师APP里王丽老师的【视频】《英语写作高端模板课》,好评如潮,亲测超级有用。
8、英语翻译:前期可以学习一下《英语二语法与长难句精讲》。提一个小技巧,先打草稿再誊抄,起码拿到卷面分。
(二)模拟考试11月起尽量每周六对应时间参加模考,条件有限的至少掐点自测,非常重要。我听过很多成功上岸的学长学姐分享,无一不强调模考的重要性。以我个人来看,模考的意义真的有很多——查缺补漏,考场氛围,找准位置,时间分配,压力测试,题感手感,限时训练……
如何找模考资源呢?10月-11月,很多辅导机构为了圈粉,都会提供一次免费公益模考的机会,虽然体验参差不齐,但好歹也是白嫖。有的机构不知道我们要备考,这就需要我们主动送上门。缺点是后期可能课程顾问会频繁联系你。
11月开始,各机构会出冲刺模考和押题卷。押题卷一般隔周就能通过备考群各种渠道泄露出来,但付费用户可以享受第一时间模考、课程讲解和大排名。因为前面我对MBA
大师印象不错,顺理成章就买了大师家的押题卷。一共四场考试,前两场在百人考场体验氛围,后两场因疫情改成线上,在家掐时间自测。
PO一下我的几次模考分数和最终正式考试分数。大家可以看出趋势和规律,还是有一定的参考性的。
参加了模考,我们怎么更好地利用这个资源?以下主要讨论两个常见问题。
1、模考分数低怎么办?哪里弱补哪里,及时调整策略,忌拖延。以我自己来说,十一前觉得自己逻辑“已有大成”,结果每次考试错五六个,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分析后发现自己论证推理经常打偏,就找了200道论证推理题刷一遍,比对正确答案,逐渐找到和纠正了自己思路的问题,后面逻辑基本上错误控制在2个以内。英语阅读也是一样,对错题细品,对正确答案的思路多琢磨并尝试带入命题人的思路,几次下来就会有明显提升。总之,客观题还有弱点的,模考是最好的暴露和补缺机会,对于模考暴露的知识弱势区一定要有意补强,不要忽略或拖延过去,造成后面漏洞太多补不过来产生焦虑。
2、考试时间怎么分配?看个人。我多年不动笔,现在连续写大篇幅的字手会酸。所以我的做题顺序是:
管综:论效+数学+逻辑+论说;(数学和逻辑哪个强先做哪个)
英语:翻译草稿+小作文草稿+大作文草稿+完型+阅读+涂卡+主观题修改+主观题誊抄。
另外,模考的时候建议答题卡、用笔等完全调整为与正式考试一致。主观题用笔推荐“孔庙祈福”,我认识的几个状元用的都是这个,物美价廉,手感不飘不沉,不滑不涩。也可以根据个人习惯选取。
六:战终局:最后两周,调整状态最后两周,我买了一套八套卷,每天按正式考试对应时间写一篇论效一篇论说,保持手感。剩下时间就是清理错题,背熟英语写作模板等就可以了。
更重要的应该还是身体和心理的调整。因为心理波动,最后两周我的胃肠、嗓子时有不适,所以这个阶段还需要饮食条理和常备药物。另外就是生物钟,因为早晨8点半开考及早调整到适应考试时间。
调生物钟,带足药物(润喉、降压、止泻等等)和衣物(不管届时过热或过冷,都要保证所带衣物足够应对)以及相关用品(包括透明笔袋、保温杯、暖宝等)。提前安排好考试前一天及当天所有行程(住宿,就餐,午休,交通路线)。总之就是为所有可能准备好应对策略。
疫情期间考场可能不让提前进,建议把周边路线摸透,如果骑单车,建议记录好每条路线的大致时间,并至少测量两条路线,一条主力一条备选,以便当天发生交通意外时心中有数。考试前一天最好就别安排太多复习了,调整心态,听听喜欢的振奋人心的歌曲,吃一顿好的(不要吃太刺激食物)提前庆祝成功,给自己多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考试的住宿地点应该是几个月前提前预订,避免考前一个月无房或天价。考试当天的吃饭计划也要提前想好,早餐最好提前准备现成的,午餐考场院校有食堂的可以吃食堂,手头备点现金零钱。我自己是借助在考场附近的同学家,而且因为担心食堂排队,中午自己赶回去煮了提前备好的冻饺子。中午回家方便午睡一下,但是上午考完过于激动并没有睡着。最后,闹钟多定几个,最好除手机闹钟外再提前安排一位亲友电话叫醒(早晨、中午),以防闹钟静音错过考试。
考前最后一周正好是冬至(放在中国古代是个大节日)。有感而发,写了一篇小短文,感谢大家当时的广泛转发,在此放在篇尾送给大家(略有修改)。除了其中四句是致敬四位老师,其余的都是来自历年的逻辑、数学和英语阅读真题,一路走来,感谢陪伴。
过了冬至,隐约感到又要和一段时光说再见了。
我吹过你吹过的广莫风,那我们也算得上相拥吧,
在无数相濡以沫相互鼓励的夜,
从秋分,到小雪,再到冬至。
在高铁,飞机或者地铁4号线上,
如登泰山或者华山,负重前行,
就像创业维艰的刘邦,项伯和张良。
我们错过了周六晚上的爱情片,
我们合上了最爱的诗经或资治通鉴,三国演义或水浒传,
拾起北斗精神,用魔法打败魔法。
皮衣是不是祖传,都不重要;
菠菜、黄椒还是豇豆,都能吃饱。
古筝还是二胡,都能弹同一种调调,
梅兰竹菊,重在精神写照。
我们终将结束这段旅途,
去做张老师、陆老师和陈老师的学生。
像警察终将分晓谁说了假话,
像施琳终将取得象棋女冠军,
像土润选定了火腿和金针菇,
像夜雨终将停歇,君问归期,会有期。
红球白球和黑球,我们都要。
不论摸几次奖,终会摸到。
小草原榛鸡奔跑在山地草原,
花圃里开满白玫瑰与红兰花,
奋斗不息的你我,都是生活的最佳导演;
所有真实经历过的,都是最佳故事片。
文都管联院2022祝愿各位同学顺顺利利,一战成名,2023能够在自己理想的学校中学习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