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工程管理硕士论文撰写
4.1 论文的基本要求
1) 先摘一段《清华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指南》说明基本要求:硕士学位论文是学术作品,因此其表述要严谨简明,重点突出,专业常识应简写或不写,做到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文字凝练、说明透彻、推理严谨、立论正确,避免使用文学性质的或带感情色彩的非学术性语言。多读几遍,每个字都很重要。
2) 工程管理硕士论文,不是简单的项目报告或方案,是有一定学术价值的工程管理实践硕士论文,要有研究的深度2022-2023。研究的深度,一方面依赖于文献调研的广度,否则无法说明你研究的价值及科学性、必要性;另一方面依赖于你采用的技术/工具/方法及可能达到的实践应用效果。
3) 不合格的摘要太多了,有些同学的摘要写的像引言或背景介绍。论文的摘要,是对论文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应包括:对问题及研究目的的描述、对使用的方法和研究过程进行的简要介绍、对研究结论的简要概括等内容。摘要三部分,缺一不足。
4) 格式对论文的影响不仅在格式本身,格式是论文工作态度和工作量的基本体现。格式做不好,给评审老师的第一印象就是论文不行,甚至人不行。2022-2023论文的格式有明确的标准,字体字号、章节段落、图表、引用等都有详细的规定,是必须要遵守的,通过格式审查是论文的基本要求。
5) 格式问题和错别字要多检查几遍,可以找家人或同学帮忙检查,总有新发现。此外,措辞、表达方式、段落结构,论证过程涉及的数字、公式,也要反复检查、琢磨。2022-2023
4.2 论文的评价指标
论文评审一般包括5个维度,送审阶段评审老师会按照这5个维度分别评价论文。
1) 论文选题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
2) 文献综述水平。
3) 论文新见解。
4) 论文所反映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水平。
5) 论文总结与写作水平。
论文撰写过程要时刻参照这些指标。
4.3 好论文的基本特征
结合论文基本要求和个人观察、经验,我总结了工程管理硕士论文的以下几个重要特征,
1)2022-2023逻辑性,即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可读性高。
做不到?专家无法悦读,答辩必定艰苦。
2)科学性,即方法得当、推理严谨、说明透彻。
做不到?论文自成一家,看哭各位专家。
3)真实性,即数据可靠、案例真实、论据充分。
做不到?胡编乱造,轻则下场,重则退场。
4)诚恳性,即格式规范、认真度高、工作量够。
做不到?能力不行,态度不行,还有救吗?
4.4 论文写作心路点滴
1) 行动是治疗焦虑的良药。现在就动手,写着写着就有了,写到一两万字的时候就文思泉涌了,到三四万字甚至有收不住的感觉。2022-2023
2) 多听导师建议。拿上自己的方案、草稿、或大纲去多找导师或学长,你需要他们的建议。如果阶段性获得他们的认可,也是动力。
3) 导师时间宝贵,如果你手上什么都没有,不要去找导师,解决什么问题是你的事。应该带上材料、想法、选项去找导师提建议。
4) 利用碎片时间。上课间隙、地铁上未解问题的琢磨、新思路的产生,都记下来,在有大段时间的时候整理、查找资料、形成论文段落。
5) 参考硕博论文库。多看几篇不同学科的论文,可以更好的把握自己学科论文的特征。同学科的论文,有些经典的论文框架、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都可以参考。(内容绝对不可抄袭)2022-2023
4.5 高度重视学术规范
1) 一般的学术行为规范有相应的资料,须自行查找,认真阅读。
2) 特别注意有时候引用不规范也会被定义为不端,所以一定要看标准规范。
3) 不要从网上抄袭网文,虽然有些未收录到查重数据库,但很容易被发现。我看论文时,发现风格不对劲的段落,都会复制搜索。2022-2023
4) 对学术不端行为不要心存侥幸,有很多栽了的案例,特别是将来发达了。。
5、 工程管理硕士论文答辩
5.1 答辩前期工作
1) 预答辩。有时间可以参加,预答辩是试金石。发现问题,来得及改。
2) 旁听答辩。旁听他人答辩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式,包括了解答辩过程,做好心理预期,学习应对技巧等。
3) 答辩PPT。PPT应早准备,不要等到答辩前几天,PPT的框架、重心和技巧都需要结合论文仔细琢磨,甚至在写PPT的过程中发现论文结构还要调整的更合理。2022-2023
5.2 答辩准备工作
1) 材料准备。除至少5+1份装订好的论文、演讲的PPT外,还要准备重要的参考资料、试验数据、记录本,甚至要准备要对应的演示系统。
2) 着装。不用刻意,得体大方即可。但注意答辩后有合影环节,所以穿什么衣服自己看着办了。
3) 记录。提前找旁听同学协助记录专家提问的问题,和自己的回答。
4) 心理准备。自己的论文,熟悉框架和细节,PPT多练几遍,心理压力就小了。2022-2023
5) 缺陷和不足。没有完美的论文,自己论文有哪些不足,如何解释,提前想好。
6) 专家。有可能的话,为了答辩过程中的互动,事先了解答辩委员会成员专家的称呼、主要研究方向领域。
7) 演习。提前找导师演讲答辩PPT,或导师会主动要求。
5.3 答辩现场工作
1)答辩态度第一,论文水平第二,答辩方法第三。2022-2023论文水平为什么第二?不出意外的话,此文的目标读者,在各位专家面前,你的论文不可能惊为天人,所以,态度第一。
2) 基本态度。不仅是肢体动作和单纯的语言表达上的尊重,这是最基本的,如果这都做不到,那就不配站在答辩台上。
3) 内心态度。仅做到基本或表面态度是不够的,回答专家问题的语气和心态是最重要的,每个老师都能感受到。
4) 傲慢。不要轻视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很多人以为自己在行业也算个专家,在单位也算是个中层领导,况且辛苦研究(编造)了半年甚至一两年,答辩就二三十分钟,老师不可能比自己专业,答辩中忍不住给老师科普(争辩)。事实上教授们见的多了,几分钟就能看明白你的论文,如果几分钟他们看不懂,仅说明你的论文问题很大,而不是他们。2022-2023
5) 切记要诚恳,有些同学就一些细节和老师争辩,甚至狡辩,大错而特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在教授面前承认无知、不足,不丢人。哪怕专家真的一时无知/失误,智者千虑…,又何妨。
6)2022-2023注意语言表达的技巧。比如,如果被误会了,应该说我可能没表达清楚,而不能说您可能没有听明白(我堂堂教授听不懂一个学生说的,岂有此理)。切记,无论别人是否听明白,表达者总是有责任的。
5.4 答辩后工作
答辩后-通过。
1) 答辩通过,但你并没有毕业,你的论文学位委员会还没评审通过,答辩现场提的问题还要继续修改、完善。
2) 如果答辩成绩是靠后,侥幸通过的,整改情况可能决定能否通过学位委员会评审。
3) 只要想改,总有可完善的地方,从标点到格式规范,从错字、措辞到数字、公式。2022-2023
4) 论文将来要上网公开,至少上内网,会被后人看到,所以改改更健康。
答辩后-未通过。
1) 不要恼火。这次的主席和成员,可能也是下次的。
2) 不要气馁。我亲眼目睹过这次未过,下次通过的同学。
3) 几年后,没人在乎你答辩了几次,这点小曲折,还可能是财富。
本文的另外两部分:
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不可复用、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