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基本情况:
211本,物流管理专业;
一战追梦南方某985总分212直接寄;
二战开摆华中某211总分234(151,83)初试第八,复试第二,综合第五。上岸;
本科绩点拉垮,无科研经历,有校级学科竞赛,有低保级别的奖学金,班委。
PS: 与B乎其他动辄250+的大佬不同,单看我的这两次考试总成绩并无亮眼之处,因此本篇经验贴或许更适合与我同为普通人的大部分同学。如果你的基础一般,这篇文章应该能给你带来点收获;如果你追求TOP级别的985,这篇文章中的经验或许能作为反面教材帮你少走些弯路。所以,适量食用。2022-2023
二,初试
1,数学
尽管数学愈发奥数化,题目灵活多变难押,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所以如果你刚开始做数学,可以直接跟陈剑的网课并结合教材刷题,但是刷题首先保证质,再去求量,每天做题千万不要求多,要反复揣摩出题人的意图,想想有没有多解法。
对于效率不是很高的同学(比如我)不是很建议用错题本,浪费时间。但错题一定要多回顾,可以做一个错题的简便索引本(可以按知识模块分类,标注题目所在位置),方便过后查找。2022-2023
真题很重要,但不要做太早或太晚,我是从九月底开始做真题每周三套,最近三年的不做,一个月左右做完,然后11月初完成一轮,12月前可以再来一轮并做完最近三年的,考前两周再把最近三年的轮一遍,三年前的只看错题即可。
教材推荐:前期用陈剑《高分指南》,真题用《陈剑讲真题》,模拟题的质量我感觉各家都一个 样,就不特别推荐了,真题吃透且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拿来练手和开拓思路。2022-2023
(逻辑英语的真题使用同理,后文不再赘述)
注意⚠️:做真题一定要半真模拟,尽量找一个类似于考场的环境(如教室)。管综11月前做真题可以先只做数学逻辑,总时长因人而异,我是控制在110分钟以内
2,逻辑
讲真,第一年失败除了择校头铁外,就是逻辑太差了,前期跟了老green,后期才开始看鑫全但为时已晚,2021的逻辑真题不算很难,但我错了至少13个,也就是豪掷26分。因此第二年七月我就开始把逻辑打碎重来,基础一般,没有什么奇思妙想的同学还是老老实实跟鑫全吧,跟到后期真题基本控制在4个以内了。刚开始做逻辑时,主要是形式逻辑和综合推理,一定要多动笔画图写思路,方便复盘,后期熟练了可以适量减少此过程,以节约考试时间。2022-2023
教材推荐:前期基础用鑫全的《逻辑精点》,拔高练手用鑫全的《逻辑1000题》,真题用《鑫全讲真题》
3,中文写作
其实我挺喜欢王C的,但是由于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他凉了,所以不知其网课资源还能否顺利找到。建议跟张乃心,她的风格更多是求稳,能让你在考场上大脑宕机时有话可说,一战我的写作47左右,二战我的写作应该50+了。2022-2023
对于写作,最最最重要的是你要动手写,写得再烂,再无话可说也要逼自己写,写完后最好可以找老师或者上岸的学长学姐帮忙改一改。大致流程是:写-别人改-自己改。多写几篇你就能感受到蜕变了。哦对,只写近十几年的真题就行,每周1-2篇即可,做好时间规划。2022-2023
推荐教材:《乃心写作真题库》;田然《论说文之道》(论说文之道建议没事就看看,比如睡前,还有一些诸如《人民日报评论》《新京报评论》等社评类公众号,有助于提升自己的认知与表达能力)
4,英语
背单词,背单词,背单词。。。。。
我没背大纲词,只用扇贝背了核心词汇书,大概2900词吧,背了两轮,其他词可以在真题中积累,毕竟不常见,咱要抓住主要矛盾嘛
(想稳拿80+的同学还是老老实实把大纲词轮几遍吧。。。。。。)2022-2023
英语真题太重要了还是再说一遍吧,主要是先学阅读,强推唐迟,可以只看唐迟的阅读真题课,技巧注意事项啥的都在里边,很干货。真题中不认识或不确定的词已经要圈出来,最好记在生词本上,生词本每天早上就过一遍,可以粗略地用安宾浩斯的方法复习,事半功倍。(md说到底还是单词,可见单词有多重要哈哈哈)
英语作文最好自己总结模板,不要依赖市面中的教材的模板,改卷老师看得自己都能背下来了哈哈哈哈哈2022-2023
推荐教材:就那个很经典的英语真题黄皮书,忘了名字了。。
————————————初试部分结束—————————————————
嗯初试的东西先写这么多吧,睡醒再说点复试的事情。
三,关于复试
1,英文自我介绍一定一定要背熟,考虑目前疫情的形势,2023很可能依然是线上,其实我个人更喜欢线下,总觉得与老师面对面更能说出话来,如果你与我想法类似,一定一定要用腾讯会议钉钉啥的多与别人做模拟面试,熟悉一下对着摄像头或者屏幕背英文,讲英文的感觉。2022-2023
中国大学生的口语普遍烂,没有多少人有过海外交流经验(这样的人早推免了是吧),并且英口部分占比很低的,一般不会超过20%(但如果你是英专跨考管理类专硕,还是要格外认真准备)所以不必特别害怕英口部分,自我介绍背熟,常见问题准备一下,真问你没准备过的就简单句,I think...I want....这种的就行,别纯尬住就可以了。
2,关于专业课问答:
对于物流工程与管理,常见的复试专业考参考书即《物流学概论》《物流信息技术》《运筹学》等,除了运筹学,其他多为概念性的考察,没事看看,对各块知识点留个印象,复试时能有话讲即可。运筹学可能难搞一些,每个学校对运筹的考察深浅不同,建议出成绩后至少花半个月时间去攻克一下,也不用学得特别深,理解基础题型就好。2022-2023
3,思想政治考察
一般不计入总成绩,只要你思想端正,及格就行了,所以不用怎么担心(目前没听说过谁因为政治挂了。。)2022-2023
4,其他
本科学过的课程,毕业论文,参加过的各式学科竞赛,一定要回忆一下:自己在当中充当了什么角色,做了什么,最终得到了什么样的结果,一定要有逻辑性,不要瞎编,老师比你聪明多了。。。
大概如此,想起什么会继续补充,有问题可以直接私信我~
更新:
有的同学问到作息问题, 我粗略回忆一下
一战时:
因为大四上课程很少,一周只有一节课,再加上室友也有在考研,所以作息整体还是很规律的。
早七点左右起床,洗漱,吃饭,到教室大概八点(个人比较墨迹,大部分人半个小时内就能完事,可能这也是一战失利的原因之一吧)。八点-九点一般是背英语时间,过一下最近几天阅读中不认识的单词,大小作文通用的句子2022-2023
(注意:是通用的句子,不是模板,强烈建议英语不算特别差的同学,比如四级能考400+的,就别去背模板了,市面常见的模板都被用烂了,大家都不想背了一个月的作文只得一个基础分是吧?所以最好自己提前总结一套模板;同时,对于英语基础比较好的同学,也不要只想着临场发挥,最好也准备一下自己的模板应急)2022-2023
9:00-11:30 管综时间(与考试时间基本同步,英语亦如此)
12:00-14:30午饭,午休
15:00-18:00英语时间
18:00-19:30晚饭,摸鱼
19:30-22:00回顾白天的各类错题,针对某一短板知识点恶补
二战时:
毕业后,基于对自身自制力的了解,我报了一个寄宿自习室的半年班,纯自习不上课。所以整体时间规划与一战是
类似的,可能经常会晚起,好多次到教室都10点了,睡得也会晚一点,24点前基本没睡过(舍友聊天+扣手机......)但明显感觉到自己的效率相对一战是有提升的,一是因为有了一战的基础,而是保证了每天7h+的睡眠时间,因此,宁愿每天少学点,也要保证睡眠,不要无意义地堆砌学习时间。2022-2023
因为管综的硬知识点不是很多(毕竟只考一天,也不考高数),所以每周日或周六我都会和朋友出去吃顿饭,四处逛一逛,舒缓下自己紧绷一周的神经,为下周的高效复习充电。2022-2023
言而总之,关于作息,就是保量,规律,高效,劳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