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随人走 学分互认 毕业互通
【点赞获得感】
这两天,江苏吴江籍学生倪佳诚正忙着为新学期做准备,9月1日,他又将来到嘉善开启新一学年的学习。
去年7月,初中毕业于吴江区同里中学的倪佳诚通过一体化招生跨省填报了嘉善信息技术工程学校20级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成为全国首批实现跨省域上中职学校的学生之一。
目前,他入校近一年,学习生活有条不紊,在一体化示范区的朋友圈内享受到了优质的中职教育资源。今年5月刚结束的云驴通杯第十二届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导游服务)大赛中,倪佳诚还荣获了三等奖。2022-2023
和倪佳诚一样,得益于跨省报考,示范区内越来越多的学生有了发挥所长、实现梦想的机会。

去年,不少吴江的同学看中嘉善县中等专业学校省级创新创业工作室平台选择跨省求学。在学校创新团队的努力下,三名同学获得嘉兴市青少年电脑机器人竞赛一等奖(入围省赛)、嘉兴市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评比一等奖(入围省赛)、嘉兴市中职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且入围2021年首届德国柏林国际数字化人才创新技能大赛。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沈晨同学成功入选学校电子装配集训队,备战2021年嘉兴市中职技能大赛。2022-2023
【实事扫描】
自2019年11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揭牌以来,青浦、吴江、嘉善三地频频互动,从统一招生到学分互认,从跨校选课到毕业互通,加速释放教育一体化红利。去年8月,示范区执委会会同两省一市教育部门,发布了示范区职业教育一体化平台建设方案,加快打造跨行政区域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联动新机制。2022-2023
这样的跨行政区域联动新机制意义非凡。因为跨省上大学很常见,而中职学校过去则在本地招生。青、吴、嘉虽近在咫尺,过去也很难打破这道壁垒。由于三地采用不同的中考体系,没有统一尺度来衡量学生的学习能力,导致部分学生明明心仪隔壁的学校却上不了,只能被迫择校。
另一方面,由于同一个地方技能教育与产业需求不对路,学生毕业就失业的难题也困扰着三地的中职院校。比如,吴江电梯企业很多,但好的机电工人并不好找,而嘉善的中职院校其实机电专业一直很强;青浦区职业学校是上海百所重点职校之一,专业技能优势明显,却又面临着当地生源不足、教师资源缺乏等难题。2022-2023
示范区职业教育一体化让三地的学生有了更多更优的选择。去年起,示范区内6所中职学校首次打破户籍限制,统一开展跨区域招生宣传、统一录取手续、统一招生入学。学籍管理实施籍随人走,学分互认,毕业互通。

职教一体化也进一步促进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嘉善县只有两所中职学校,之前开设专业考虑更多的是‘全面’。嘉善县教育局职成教科副科长符艳欢告诉记者,现在有了跨区域招生机制,各地中职学校可以加强沟通、集中力量、各展所长,避免重复浪费,比如工艺美术这个专业人才就比较紧缺,所以我们把它拿出来放进异地招生专业目录中。2022-2023
【秀洲新闻网】
在去年成功试水的基础上,今年青、吴、嘉三地6所中职学校推出五年一贯制的20个优势专业,其中,青浦共给出6大优势专业60个中高职衔接招生名额,吴江共给出7大专业105个中高职衔接招生名额,嘉善共给出7大专业90个中高职衔接招生名额。该创新型举措打破了三地中职学校招生宣传与录取的局限性,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2022-2023
一年来,职教一体化从校企联动向产教融合发展。截至目前,嘉善参与中职学校校企合作的企业达109家,两所中职学校建立和参与职业教育集团5个。中职一体化建设实现了产业规划与教育规划、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学校发展与企业成长、人才培育与区域发展全面对接的资源共享模式。2022-2023
通过跨区域招生机制,三地职业教育整体谋划,提升职教核心竞争力和服务产业能级,最终实现示范区内中职学校教学标准、招生录取、学籍管理平台‘三个统一’。嘉兴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职业教育一体化实践,通过教育资源的融通共享,建立起了各具特色、共同发展的教育生态圈,进一步提高了民生获得感,为示范区及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2-2023
声明:本文转载自【秀洲新闻网】,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权,请联系更正、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