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在职考研数学三都考什么-本科背景会对考研有影响吗?
本科背景有影响吗?当然有影响!但你不能改变它。
改变可以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什么可以改变?
合理择校+科学备考!
选择最好的学校,再加上一年的勤奋复习和准备,赢取研究生入场券。
一、合理择校六大原则
2019年考研报考人数为290万人,2020年为341万人,2021年将达到377万人,2022年考研报考人数极有可能超过400 万大关。在竞争激烈的考研中,选择合适的学校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考研不同于高考。高考就是先硬复习,去高考馆打,拿到成绩后填志愿,可以填多个志愿,一个志愿冲刺,再接另一个自愿保底。
但是考研是先报名再参加考试。报名时要选择学校和专业,只能填写一个。而且大部分专业课都是自考题,也就是说你要按照学校的要求去复习你报的是哪所学校,而且中途转校的成本也非常高。
因此,在考研前,应选择合适的学校。这所学校应该满足你的抱负,而且在你能负担得起的范围内。一句话:在能力范围内选择最好的学校。
六大指南,小编带你轻松选校考研。
规则 1:学校分类和地点
首先,将全国高校分为以下6个层次。你可以比较你的本科院校和专业,看看你现在在哪里。
第一级:清北+强职业
2级:其他专业+普通985强热门专业
3级:一般985+211强热门专业
4级:一般211+强势热门专业
5级:普通一+二强热门专业
级别 6:其他
标准2:评估实力,合理跳级
接下来小编将实力评价分为以下4个因素。根据你的实际情况,看是ok还是ko。
1. 学习能力:本科期间GPA排名及获得奖学金
如果分数在top 35%,能拿到奖学金就ok了,否则就是ko
2.历史数据:在过去的3-5年中,直接或类似专业的高年级学生大多数被哪个级别的学校录取?
主要是前3个级别,还可以,否则就是ko
3.本科院校:根据指引第1条评分方法,确定你的本科院校等级
前3级还可以,否则就ko
4.时间因素:能否保证3月份开始平均每天10小时的审稿时间
可以保证是ok的,否则就是ko
如果你能拿到4 ok,你就可以冲刺到第一级;如果能拿到3 ok,建议选择第二级;如果能拿到2 ok,建议选择第三级;如果能到1就ok,建议选择第四级;如果能拿到0就ok,建议选择第五级
以上原则是根据身边同学得到的数据得出的一般规则,供大家参考。
法则三:选择城市,缩小范围
在城市选择方面,需要考虑以下两个因素:
1.城市偏好
你可能有自己喜欢的城市,甚至以后想在那个城市定居,那么研究生直接通过考试。
如果以后想去大城市发展,建议直接去大城市的学校,因为研究生期间会有更多的大城市实习机会,也有更多的机会留下来。
如果以后考虑回老家发展,可以考虑在老家附近的城市或者省会城市办学校。除了非常强大的学校,大多数学校都有地域效应。
2.城市经济
大城市有大城市的便利,小城市有小城市的舒适。没有对错,只有适合自己。
当然,如果你还没有明确的目标,小编建议尽量选择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毕竟,向后兼容总是很容易的。
比如实习一般不允许去其他地方进行日常实习,只能在学校所在地实习。但那些大公司大多集中在一线城市。
规则四:选择条件,根据原则1选择院校:你有本科院校和专业的职位。根据原则二:对自己的实力有一定的衡量,确保可以合理跳级。根据原则 3:你对城市有一个粗略的选择
然后,是时候选择一所特定的学校了。
1)进入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研招网)
单击主目录。按省、市、学科类别、专业名称查询。
注:学科类别为必填项,其余5项任选其一
点击查询后,会出现所有符合您查询条件的学校和机构,以及这些学校的基本信息。
这个时候不要担心筛选,列出所有符合条件的学校。
建议您创建一个表格,列出所有符合条件的学校2022-2023,并列出所有选择标准。
小编帮你搭建了学校筛选表供大家参考~
规则 5:机构数据,再次
不要只看大学数据的分数,分数是最没有信息量的。专业课多为自拟题,考试难度不同,批改严密程度不同,数学英语的难度也年年不同,也有年年年年申请考试的时候,不要只盯着分数看。
高校的数据主要看以下几个方面:
专业排名录取率
1.专业排名
一般来说,排名越高,申请者越多,竞争也就越激烈。但是强度也分为三、六、九个等级,这也是小编一直强调理性择校重要性的原因。
教育部推荐评价排名是教育部学位中心对全国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一级学科的评价。官方数据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2.注册学生人数
核对报名人数需谨慎!小心!当心!
1) 有的学校公布的招生人数是统考总人数+毕业生总人数,有的只是统考人数。一定要注意招生人数的口径;
2) 关注招生人数的变化趋势。不少学校部分专业本科升学率逐年上升,增幅惊人,意味着统考指标数量逐年下降。一定要关注过去3-5年的招生趋势;
3)如果可能,尽量避免只招1、2人的学校。风险太大了。
3.举报比例
招生比例=统考人数/统考人数
如果报告比例小于5:1,则竞争相对较小。
法则6:安心备考,及时调整
确定了目标院校后,就要开始朝着目标努力。
当然,在前期的目标设定过程中,目标高校主要是参考外部信息制定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复习,对考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择校有了更清晰的判断。如果你发现之前的目标有很大的偏差,你可以调整到正确的轨道。
二、科学的准备和规划
接下来小编将带你走过考研的旅程,从收集资料到了解考研,再到备考,再到备考。它将向您展示在考研每个阶段要完成的任务。
1.2021年9月-12月,全面了解考研
这对应于大三的第一学期。这时候就不用拿起词汇书开始复习了。考研前线太长,未必是好事。
1) 初步了解考研:查找和收集考研信息,了解考研的基本知识,比如考研的大致流程,要考哪些科目,硕士和硕士的区别, 等等。;
2)决定要不要读这个专业:这个很重要。如果你想通过考试,那么你必须提前准备专业课程;如果你学这个专业,那么大三的学习只是专业课的一个学期,以后的前几次考试和复试要上的专业课,现在认真学习,而不是光问为了期末考试通过。
2.2022年1-2月,确定目标院校,制定考研计划
对应初中寒假,一定要好好利用寒假时间,赢在起跑线上。
1)确定目标院校:具体选择目标院校的方法上面已经详细写了,按照方法确定适合自己的目标院校。
2) 制定考研计划:国有五年计划,考研也要有复习计划。阅读经验帖,总结前辈学姐的方案和方法,制定自己的复习计划。
3) 提前联系了解学姐:考研的信息空缺很多,比如专业课的重难点,复试的内容和重点和检查。这些内容在网上是找不到的,只有考试通过了,我的前辈和姐姐们才明白。如果能认识一两个2022-2023在职考研数学三都考什么-本科背景会对考研有影响吗?,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3.2022年3月-6月,基础审核阶段
大三下学期,在考研教室或图书馆找个地方买复习资料。站在考研赛道的起点,发令枪响了。
基础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打好基础,不是求快,而是要打好基础。重点必须放在公开课上,毕竟基础课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才能换来分数的质的飞跃。
教科书/复习材料+在线课程+练习=获得基础知识
使用课本或复习资料,再结合在线课程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结合练习巩固和检查遗漏。
4.2022年7月-8月,夏季黄金审核期
不用说,暑假的重要性,备考的黄金时间,也是弯道超车的好机会。
数学:在线课堂辅以大量基于主题的问题,以提高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英语:重点阅读理解,2010年前完成阅读理解。
政治:考数学的小伙伴不下手;那些不上数学的人直接从强化班开始学习在线课程,并在完成一节课后做 1,000 个问题。
专业课:从头到尾通读课本,做笔记,整理知识框架。
5. 2022年9月-10月,强化审核阶段
强化阶段有两件事:一是提高标准,二是检查遗漏。
比如在数学中,之前的复习和问题被分成模块,模块是孤立的知识点。如果要考高分,就需要把这个阶段分散的知识点串起来,先串起来,再串起来。
检查泄漏同样重要。通过暑假,你就会知道哪里有弱点,哪里需要瞄准。
6.2022年11月-12月,回顾阶段
进入11月2022-2023在职考研数学三都考什么,考研进入白手起家的战斗。专业课和政治进入背诵阶段,英语和数学需要完全模拟。
准备好这些之后,就可以踏入初考室了。
7.2023年1月-3月,复试准备阶段
第一次测试后,不要想任何事情。给自己一周的假期。今年的第一次考试很难准备。
休息完,继续准备复试的旅程2022-2023在职考研数学三都考什么,知道你现在还在半山腰。
如果第一次测试好,就安心准备第二次测试。如果第一次测试不好,那么就要重新测试+双手调整。提前代理政策和调整信息。调整真的很慢~
文都管联院在预祝2021-2022一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