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西安工业大学在职研究生专业-西安工业大学彰显办学特色
《中国青年报》(2014年6月10日第06版)
西安工业大学创建于1955年,是西北地区唯一一所具有鲜明军械特色的普通本科高校。是陕西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长期以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育人为本,坚持稳规模、优化结构、强特色,注重创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科研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实现跨越式发展。
开始军事工程,具有鲜明的特色。西安工业大学是国家“一五”156项重点建设项目的配套工程,是我国兵器工业西北地区唯一部署的本科院校。学校长期隶属于兵器工业,具有鲜明的军事特色。1999年,中央和地方共建,陕西省为主管理。2012年,陕西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签署协议,共建西安工业大学。
办学近60年来,学校秉承“一切为党奉献”的军人精神,积淀了“忠诚进取、工艺精湛”的办学传统和“示范、学习、知识和行动”。凝聚了“注重工程实践,突出制造技术”的人才培养特色。学校面向国防工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为目标。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1960 年 6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文教人才协会”。学校作为先进集体参加会议,介绍办学经验,荣获“全国先进单位”称号。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办学特色更加突出。多次获得国家、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和科技成果奖;已获批国家工程中心、实验室等。2007 年,以“优秀”级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2011年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机构。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高级专业人才,赢得了广泛赞誉。
创新发展,硕果累累。经过多年的发展,学校构建了完整的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教育体系,形成了优质教育资源,已成为陕西省重点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目前设有12个学院、2个教学部(中心),研究生2000余人,全日制本科生余人,占地1800余亩,建筑面积超过8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8.6亿元2022-2023西安工业大学在职研究生专业,教学科研设备总值2.9亿元,藏书177万册,并辅以综合性电子文献资源。现有光学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涵盖9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4个,覆盖二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62个;是1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现有本科专业55个,涵盖工、理、管、经、法、文学、教育、艺术等8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工为主、文理为辅、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 以博士授权为主体的学科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现有教职工16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近1200人,教授、副教授55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00余人。教师学历结构合理。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涌现;省级教学团队12个;陕西省教学名师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三秦人才津贴专家16人;入选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奖、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省“三五”人才工程,省重点领域拔尖人才和省“四批”9人;2名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其他省部级以上人才职称20余人。国内外双聘院士12人。
学校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面向陕西、河南、河北、江苏、重庆等18个省份招生。
近年来,学校锐意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多学科协调发展,综合实力显着增强。有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级“卓越计划”试点专业6个;陕西省名牌专业6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建立了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省级精品课程2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8门;10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有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全国大学生校外实习基地1个;陕西省8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大学生校外实习基地5个。拥有3万平方米的工程实训基地,各类实验室176个,校外教学实习基地76个。
学校于2008年启动“扎根企业行动计划”,2010年成立教改实验学校,开设教学改革实验班。实验班实行导师制,实行校企联合培养,构建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20余项。书法本科专业教育颇具特色和影响力,曾两次获得中国书法教育奖。
学校面向国防工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和协同创新。现有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3个省级重点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省级哲学社会科学学科。有国家和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和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与陕西省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1个国家级示范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有中白高技术合作研究中心(陕西省人民政府)s 中华民国和白俄罗斯教育部)。现有陕西省重点实验室16个、工程研究中心、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陈中石当代文学研究中心”、“陕西省作家创作研究基地”。目前,学校承担863、973、国防97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际合作计划、各级项目近千个。物品。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成果在国防工程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校建立了一流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每年为大学生设立100万元的创新基金,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2012年,学校被陕西省定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综合改革”试点院校。学校按照“培养工程与实验一体化”的要求,强化学生实践能力,重视课外实践环节,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和自主创新意识。大学生创新活动蓬勃发展,并在多项国家级和省级比赛中表现出色。2005年起参加“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全国大学生创意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工程培养综合能力大赛”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等大赛,荣获省级奖项800余项,其中105项国家奖项。
大学女篮保持传统优势,在各项赛事中屡屡取得佳绩。曾获得大学生世界五球锦标赛冠军、第四届中国大学生女篮超级联赛冠军、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亚军。
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了新形势下德、智、体全面发展,融合教育教学环境、对象、理念、目标、内容、方法等要素的教育教学体系。促进大学的成长和成熟。成功、成才、成才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路径。2008年2022-2023西安工业大学在职研究生专业,创新实施以“价值目标、学业目标、人生目标、职业目标”为基本内容的大学生目标教育和实践活动。广大学生普遍受益,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学校实行教师、干部联系学生宿舍制度,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促进健康成长。学校积极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每年组织社会实践队伍100余支。学生走进城市、农村、工厂、企业考研论文,开展形势政策通报、志愿服务、社会调查、就业实习等活动。坚持开展农民工子女“阳光蒲公英”关爱帮扶活动,开展寻找校友成长足迹活动,选拔优秀学生到政府见习。每年组织100多个社会实践团队。学生走进城市、农村、工厂、企业,开展形势政策通报、志愿服务、社会调查、就业实习等活动。坚持开展农民工子女“阳光蒲公英”关爱帮扶活动,开展寻找校友成长足迹活动2022-2023西安工业大学在职研究生专业-西安工业大学彰显办学特色,选拔优秀学生到政府见习。每年组织100多个社会实践团队。学生走进城市、农村、工厂、企业,开展形势政策通报、志愿服务、社会调查、就业实习等活动。坚持开展农民工子女“阳光蒲公英”关爱帮扶活动,开展寻找校友成长足迹活动,选拔优秀学生到政府见习。
学校建立了完善的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学校综合奖学金、学校个人奖学金等,更有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助学贷款等。学校每年还提供校内勤工俭学岗位和学生助理岗位,鼓励和帮助家庭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近年来,本科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多次被评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成为陕西省唯一入围就业的高校。 2011-2012年全国80强典型经验高校毕业生。与此同时,涌现出一批创新创业模式。
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广泛认可。多名毕业生遍布海内外,其中许多人已成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国防工业的技术骨干或大型骨干企业的负责人。在对行业人才素质的评价中,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认为,西安工业大学的毕业生“具有极强的动手能力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可以在企业中保留和使用。许多毕业生的时间很短。你可以从人群中脱颖而出,成为企业重要的技术骨干。”一项调查显示,100多名毕业生是兵器行业企事业单位的主要带头人。
学校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国际化,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与美国、法国、英国、德国、台湾等35所大学签订校际交流协议,推出“4+1+1”硕士项目“2+The 1+1”和“ 2+2"本科双学位交流项目、赴台短期交流项目、美国、日本等国家暑期实习项目深受学生欢迎。近年来,学校先后为美国、德国、西班牙等国家培养留学生。
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学校党委把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成为学校发展的有力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为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整体工作的发展。学校党委多次被陕西省委教育工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大力加强文化建设,以文化建设引领科学发展,实现了从校园文化建设向文化校园彰显的转变。近年来,获得教育部和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8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2项、优秀奖1项。
学校连续10年被共青团中央、全国学生联合会评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先后被评为“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陕西省研究生培养先进单位”、“陕西省研究生创新教育先进单位”、“陕西省工科大学” -科研联合开发项目先进单位”、“陕西省重点学科建设先进单位”、“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安全校园”、
展望未来,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学校将大力弘扬军工精神,坚持内涵式发展,努力建设“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文都管联院在预祝2021-2022一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