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复试)复试难、调剂难、就业难!冲不动了?

  

  同学们!同学们!同学们!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

  我昨天终于完成了今年第一项工作:

  与《2023考研政治优题库》配套的

  讲题视频课系统(随书免费赠课)

  全部录制完毕啦!

  休息几天,

  滚去写《历史的面孔2》了,咳!

  然后就是更新23考研的强化课啦

我最近的工作给大家汇报完毕后,

  接下来,又到了我们关注两会的时间啦!

  除了我昨天提到的《研究生申请制》外,

  两会上还有几个点,跟咱们同学息息相关:

  在校生2.9亿人,毕业生超1000万!

  这人数往这儿一摆,真的不得不感慨:

  难啊!孩子们是真的难!

  考研难、调剂难、复试难、就业也难……

  那这超1000万的毕业生又该如何就业呢?

  其实出成绩之后,

  我就收到了一些同学的留言,

  打算先去工作了:

  所以我想这就业问题,

  是还在准备考研以及要毕业的同学,

  都比较关心的问题!

  来来来,我们看官方发文怎么说,

  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通知中说明:

  此外还有: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3年内按每户每年12000 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增值税……等各项政策!

  那地方政府又有什么样的政策呢?

所以啊!针对毕业想直接就业、

  或考研失利想要暂时拥抱社会的同学

  我一直都是秉持支持的态度的。

  咱们国家还有地方政府也有很多政策

  在帮助同学们解决就业的问题,

  那我们就跟着国家走,甩开膀子加油干吧!

  当然哈!同学们在选定就业省市之前,

  

最好看一下该省市是否有毕业生补贴/补助,

  也好减轻大家的经济负担!

  以上呢,是针对确定要去工作的同学,

  我根据实际情况给出的一些小建议。

  但其实成绩出来后,

  很多同学都是——选择两难,定不下来:

  因为考研无论结果好坏,

  人生道路上同学们面对的

  最终问题就是——工作,

  所以想在同学们正在准备

  复试、调剂、二战、备考的这个关键档口,

  说具体的工作经验、求职经验还稍微有点早,

  但现在跟你们说

  【关于选择的问题】 却是刚刚好!

  不过咱们今天讲的,也许无法解决你们:

  调剂到非全我去不去?

  成绩不理想,二战还是工作?

  研究生毕业了,我找什么样的工作?

  刚刚开始备考,对于择校好迷茫,求助!

  复试问我以后的研究方向希望是什么,咋办?

  …………

  这些具体问题,

  这篇文章可能没有办法给你们一个准确答案,

  但一定对你们全局思考、

  解决当下困惑是有用的!

  来来来,我们开始吧!

  其实,上面给大家列举的问题,

  都是我最近在评论区收到的留言,

  你们的提问看似不相干,

  但实则都是希望解决一个问题:

  从这几个两难的困惑中,

  暴露出你们一个比较核心的问题:

  很多应届毕业生对于“毕业找什么样的工作?”这个问题,不知如何去选择的时候,往往都会采用一个社会上流传最广的解决办法:

   “先就业,后择业” 

  当下先找到一份能被录用的工作,做了一段时间,要是觉得不太喜欢,就换一份。

  第二份工作接触一段时间后,又觉得不适合,就再换一份。

  来来回回换

很多次工作之后,

  往往会得出结论:

  “找个好工作太难了”

  一个呢,好工作确实不那么好找,

  (所以让你们复试学不进去的时候,

  就去投投简历,尝尝“世间疾苦”)

  再就是,可能你们犯了

  “找工作时目标不清晰”的问题,

  导致现阶段你们的目光是聚焦在当下的。

  从而面对人生路口不同选择的时候,

  通常是在“抓阄”

   那我们应该如何“确定目标”避免稀里糊涂的“抓阄”呢?

  其实很简单,在做选择的时候,我们可以转变一下思考问题的逻辑。

  把 “我该选择哪条路”  转变成 “选哪条路可以让我更快地达成目标” 。

  只有当我明确我的目标是“减肥”的时候,我才不会去纠结是吃“烧烤”还是“火锅”,因为我知道,回家吃水煮鸡胸肉才是最好的选择。

  那具体的思考方法呢,大家可以试试运用“反向思维”法,去考虑我们的选择。

  首先,先把你能做的、你想做、你目前纠结的结果都罗列出来。

   我的人生目标,职业目标,

  生活目标是什么? 

  这个其实就像我之前说的:

  “我只知道,我一定要读研,

  因为那是我后面所有规划的第一步,

  第一步都不行,后面就全废了,

  所以,我不着急,一直努力到实现为止。” 

  所以读研就是我那个阶段的第一目标!

  那你们的现阶段目标又是什么?

  如果自己还不是很清楚,

  可以先简单问问自己。

  我想成为怎样的人?

  我希望我的工作状态是怎样的?

  eg工作收入是高但风险大or平均但是稳定?

  工作场景是经常出差or

  坐在办公室与同事其乐融融?

  工作状态是自由但充满竞争or稳定压力小?

  

社会的人会如何评价我?

  我与怎么样的人在哪里生活?

  我过着怎样的生活?

  我与怎样的人交往?

   哪一种选择 

   可以帮我更好,更快,更有效率的 

   达成我的这些目标?

  到这里你可以退回去再来想想,我考研到底是为了什么?

  答案可能有很多:

  为了以后方便找工作,为了以后收入更高,为了提高知识储备,为了完成父母的愿望,为了提高同学圈的质量,因为同学都考了所以我也考等等。

  那这些,通过我花一年时间去工作,可以实现吗?

  哪些因素是对你达成目标有效的?是不是变得清晰了一些?

  这个时候我们的选择就从  “我可以选哪个”  变成了  “哪个选择更有效” 。

   在找工作的时候也是:

  ✘先不去考虑你想去什么样的公司,找什么样的工作。

  ✔︎而是先考虑以你现在的水平,什么样的公司、有哪些行业、什么岗位,哪种工资水平,人家会接受我。

  你列出一个清单,列完以后,再用逆向思维去考虑。

  在这些我所列出来的清单里面:

  哪一种职业,能够支持我未来的职业发展?

  哪一类公司,能够帮助我达成人生目标?

  哪一个行业,可以实现我未来的生活状态? 

   那面对调剂时,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做?

  ✘先不去考虑你想去什么样的院校,找什么样的导师。

  ✔︎而是先考虑以你现在的水平,什么样的院校、什么水平的导师、什么相近专业,人家会接受我。

  再逆向思维去考虑:

  哪一个相近专业,能够支持我未来的职业/科研发展?

  哪一个院校,能够帮助我调剂成功?

  哪一个导师,可以实现我科研/人生计划? 

  我们考虑此类问题的逻辑,一定是冲着你的人生目标,职业目标,生活目标去的。

  然后再考虑当下,我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途径、什么样的岗位,什么样的状态可以更有效率地去实现我最终的人生的目标。

  每个人的二十岁都是迷茫彷徨不知所措的,

  没有人能一帆风顺,

  没有人能一眼看破自己人生的意义。

  平常心,

  想做什么事情就好好做,

  你走过的路和这些好的坏的,

  最后都会变成一种叫“经历”的东西。

  所以你只要有一颗能抵御世事艰难,

  而不是过分柔软只会心疼自己的内心,

  朝着自己的目标为之奋斗,

  撒下努力的汗水,就够了。

  你的二十几岁,

  其实就已经很有趣了。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上一篇:2022(复试)济宁一财政支持矿山修复试点项目通过省级评审
下一篇:2022-2023(复试)22考研复试流程有哪些_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