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同学们!同学们!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
我昨天终于完成了今年第一项工作:
与《2023考研政治优题库》配套的
讲题视频课系统(随书免费赠课)
全部录制完毕啦!

休息几天,
滚去写《历史的面孔2》了,咳!
然后就是更新23考研的强化课啦

接下来,又到了我们关注两会的时间啦!
除了我昨天提到的《研究生申请制》外,
两会上还有几个点,跟咱们同学息息相关:


在校生2.9亿人,毕业生超1000万!
这人数往这儿一摆,真的不得不感慨:
难啊!孩子们是真的难!
考研难、调剂难、复试难、就业也难……
那这超1000万的毕业生又该如何就业呢?
其实出成绩之后,
我就收到了一些同学的留言,
打算先去工作了:

所以我想这就业问题,
是还在准备考研以及要毕业的同学,
都比较关心的问题!
来来来,我们看官方发文怎么说,
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通知中说明:

此外还有: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3年内按每户每年12000 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增值税……等各项政策!
那地方政府又有什么样的政策呢?

或考研失利想要暂时拥抱社会的同学
我一直都是秉持支持的态度的。
咱们国家还有地方政府也有很多政策
在帮助同学们解决就业的问题,
那我们就跟着国家走,甩开膀子加油干吧!
当然哈!同学们在选定就业省市之前,
最好看一下该省市是否有毕业生补贴/补助,
也好减轻大家的经济负担!

以上呢,是针对确定要去工作的同学,
我根据实际情况给出的一些小建议。
但其实成绩出来后,
很多同学都是——选择两难,定不下来:

因为考研无论结果好坏,
人生道路上同学们面对的
最终问题就是——工作,
所以想在同学们正在准备
复试、调剂、二战、备考的这个关键档口,
说具体的工作经验、求职经验还稍微有点早,
但现在跟你们说
【关于选择的问题】 却是刚刚好!
不过咱们今天讲的,也许无法解决你们:
调剂到非全我去不去?
成绩不理想,二战还是工作?
研究生毕业了,我找什么样的工作?
刚刚开始备考,对于择校好迷茫,求助!
复试问我以后的研究方向希望是什么,咋办?
…………
这些具体问题,
这篇文章可能没有办法给你们一个准确答案,
但一定对你们全局思考、
解决当下困惑是有用的!
来来来,我们开始吧!

其实,上面给大家列举的问题,
都是我最近在评论区收到的留言,
你们的提问看似不相干,
但实则都是希望解决一个问题:


从这几个两难的困惑中,
暴露出你们一个比较核心的问题:

很多应届毕业生对于“毕业找什么样的工作?”这个问题,不知如何去选择的时候,往往都会采用一个社会上流传最广的解决办法:
“先就业,后择业”
当下先找到一份能被录用的工作,做了一段时间,要是觉得不太喜欢,就换一份。
第二份工作接触一段时间后,又觉得不适合,就再换一份。

来来回回换
很多次工作之后,
往往会得出结论:
“找个好工作太难了”

一个呢,好工作确实不那么好找,
(所以让你们复试学不进去的时候,
就去投投简历,尝尝“世间疾苦”)
再就是,可能你们犯了
“找工作时目标不清晰”的问题,
导致现阶段你们的目光是聚焦在当下的。
从而面对人生路口不同选择的时候,
通常是在“抓阄”

那我们应该如何“确定目标”避免稀里糊涂的“抓阄”呢?
其实很简单,在做选择的时候,我们可以转变一下思考问题的逻辑。
把 “我该选择哪条路” 转变成 “选哪条路可以让我更快地达成目标” 。
只有当我明确我的目标是“减肥”的时候,我才不会去纠结是吃“烧烤”还是“火锅”,因为我知道,回家吃水煮鸡胸肉才是最好的选择。

那具体的思考方法呢,大家可以试试运用“反向思维”法,去考虑我们的选择。
首先,先把你能做的、你想做、你目前纠结的结果都罗列出来。

我的人生目标,职业目标,
生活目标是什么?
这个其实就像我之前说的:
“我只知道,我一定要读研,
因为那是我后面所有规划的第一步,
第一步都不行,后面就全废了,
所以,我不着急,一直努力到实现为止。”
所以读研就是我那个阶段的第一目标!
那你们的现阶段目标又是什么?

如果自己还不是很清楚,
可以先简单问问自己。
我想成为怎样的人?
我希望我的工作状态是怎样的?
eg工作收入是高但风险大or平均但是稳定?
工作场景是经常出差or
坐在办公室与同事其乐融融?
工作状态是自由但充满竞争or稳定压力小?
社会的人会如何评价我?
我与怎么样的人在哪里生活?
我过着怎样的生活?
我与怎样的人交往?
哪一种选择
可以帮我更好,更快,更有效率的
达成我的这些目标?
到这里你可以退回去再来想想,我考研到底是为了什么?
答案可能有很多:
为了以后方便找工作,为了以后收入更高,为了提高知识储备,为了完成父母的愿望,为了提高同学圈的质量,因为同学都考了所以我也考等等。
那这些,通过我花一年时间去工作,可以实现吗?
哪些因素是对你达成目标有效的?是不是变得清晰了一些?
这个时候我们的选择就从 “我可以选哪个” 变成了 “哪个选择更有效” 。

在找工作的时候也是:
✘先不去考虑你想去什么样的公司,找什么样的工作。
✔︎而是先考虑以你现在的水平,什么样的公司、有哪些行业、什么岗位,哪种工资水平,人家会接受我。
你列出一个清单,列完以后,再用逆向思维去考虑。
在这些我所列出来的清单里面:
哪一种职业,能够支持我未来的职业发展?
哪一类公司,能够帮助我达成人生目标?
哪一个行业,可以实现我未来的生活状态?

那面对调剂时,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做?
✘先不去考虑你想去什么样的院校,找什么样的导师。
✔︎而是先考虑以你现在的水平,什么样的院校、什么水平的导师、什么相近专业,人家会接受我。
再逆向思维去考虑:
哪一个相近专业,能够支持我未来的职业/科研发展?
哪一个院校,能够帮助我调剂成功?
哪一个导师,可以实现我科研/人生计划?

我们考虑此类问题的逻辑,一定是冲着你的人生目标,职业目标,生活目标去的。
然后再考虑当下,我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途径、什么样的岗位,什么样的状态可以更有效率地去实现我最终的人生的目标。
每个人的二十岁都是迷茫彷徨不知所措的,
没有人能一帆风顺,
没有人能一眼看破自己人生的意义。
平常心,
想做什么事情就好好做,
你走过的路和这些好的坏的,
最后都会变成一种叫“经历”的东西。
所以你只要有一颗能抵御世事艰难,
而不是过分柔软只会心疼自己的内心,
朝着自己的目标为之奋斗,
撒下努力的汗水,就够了。
你的二十几岁,
其实就已经很有趣了。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