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逝者|首都师范大学教师孔源(1985-2021),掌握多门语言,正是学术黄金期
学者注:据多方消息,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讲师孔元因突发疾病于2021年11月13日去世。孔元先生1985年出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科,俄语专业硕士。201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获历史地理学博士学位,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后任教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孔老师去世时年仅36岁,是学术研究的黄金时期。太遗憾了!
北京大学辛德勇教授在个人公众号中表示,孔元先生语言文字功底扎实。除了精通英语和俄语外,他还具有良好的德语能力,可以使用蒙古语和满语材料进行学术研究。
孔元老师
在孔原所在的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官网,孔原在个人页面的研究特色中介绍了自己:
受家庭影响,他从大学起就开始发表与俄罗斯地理相关的文章,一直密切关注苏俄对现代中国社会的影响。在英语系、俄语系、历史地理系、社科院等专业学习期间,重点关注俄罗斯社会发展、中俄关系、中俄文化交流。
据了解,孔元教授的父亲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孔凡军教授(笔名孔汉兵)。孔教授是中东欧知名专家。长期在中东欧国家从事研究工作。调查及着有《东欧史》、《冰上行走的苏联》、《东欧政治与外交》等。孔繁君教授在北京大学官网写道:
笔名孔汉兵22-23,生于黑龙江,长于吉林、辽宁,曾在天津、北京工作。属于出生时挨饿,上学就休学,毕业后下乡,中年失业的一代。吃饭是为了生活,教书是为了吃饭;有幸在大厨云集的高档餐厅当小工,果然名不虚传。用一句话概括我一生中大部分时间的粗略经历,那就是“走得很慢,但一直在走”。
个人研究特点
受家庭影响,他从大学起就开始发表与俄罗斯地理相关的文章,一直密切关注苏俄对现代中国社会的影响。在英语系、俄语系、历史地理系、社科院等专业学习期间,重点关注俄罗斯社会发展、中俄关系、中俄文化交流。近年来发表的相关论文有:《俄罗斯理解中穆斯林概念的缺失》、《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期中国大众文学中苏联复兴的形象》、《俄罗斯经济文化的发展》等。近代呼伦贝尔区""与形式","
除了有良好的英语和俄语基础外,在研究东北历史地理时还学习了满语、蒙语等少数民族语言,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多次进行学术访问,参加国际会议在俄罗斯、日本、美国等国家。还对内蒙古东部等地区进行了多次实地考察。
未来研究重点
中俄关系史2021-2022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中俄文化交流,多民族背景的俄罗斯文化和社会历史,地缘政治。
教育经历和博士后经历
1.2003~2007,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系,获文学学士学位。
2.2007~2010,获得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语言文学系文学硕士学位。论文题目:“第二世界的时空方面与文学”。
3.2010~2014,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获历史学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不同民族互动下的清代以来呼伦贝尔辖区及周边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
4.2014年9月-2016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博士后。出境报告题:《重塑蒙古:清代前后额尔古纳流域民族边界的变迁》。
外语和少数民族语言能力
1.英语,四年本科专业学习,2007年通过第八级专业(TEM-8).
2.俄语,三年专业学习硕士,读、听、说、写能力强。
3.蒙古文,博士水平学习(中央人民大学1年,后自修),能阅读元代维吾尔文蒙古文铭文、手稿、印刷品等资料,蒙古文铭文、文献档案等明清时期的书籍,现代和古老的蒙古文字。
4.满文,近代史研究所刘晓萌教授博士后研究,能阅读档案、官书、铭文等各类满文文献。
5.德语,自学,可以用词典阅读人文科学书籍和研究论文。
学术经历
(一) 外汇
2012年10月-12月,就读于俄罗斯圣彼得堡极地学院。期间,位于圣彼得堡的俄罗斯国家图书馆将重点关注19、20世纪东北亚沙皇俄国研究的研究现状,查阅帝国地理学会、沙皇俄国司令部的《统计资料》等各种报告。 《亚洲地名》、《东方学院》师生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东北勘察报告、中东铁路相关期刊、俄藏中俄边境军事地图等是主要话题。
2015年1月-3月,与日本成庆大学交流。期间赴早稻田大学、东京大学等地交流,并在其图书馆查阅日本满洲铁路调查部、好邻居协会、满洲移民协会的调查报告和报纸。东京大学。
2017年1月至3月,我访问了英国牛津大学 。
(二) 实地调研
1. 2008年8月,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调查东北地区俄罗斯民族民歌。
2. 2011年1月-2月,调查辽宁赤峰、阜新蒙古族地区宗教地理。
3.2011-2015年,多次到内蒙古呼伦贝尔考察俄罗斯民族文化景观。
(三) 参加海外学术会议
2016年3月12日,参加第23届美国内亚会议(The 23rd),并以“Polo的年龄如何”为题发表演讲。
教学经验
担任本科生必修课《世界历史选读(俄文)》的教学任务。2019年起担任本科生选修课《俄罗斯历史专题》的教学任务。
从2017年秋季学期开始,我与翟涛、乔宇等几位老师一起教授本科必修课《世界史名著指南》。
2.2016年春季,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系查晓燕教授合作,为本科生开设了《清代中俄关系选读》大型平台课程。截至2018年,已运营三届
纸
(一)博士论文
“不同民族互动下的清代以来呼伦贝尔辖区及周边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北京大学博士论文,2014。
(二) 学术论文
1. 《俄罗斯人理解中穆斯林概念的缺失》,载于《俄罗斯研究》2021-2022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逝者|首都师范大学教师孔源(1985-2021),掌握多门语言,正是学术黄金期,2005年第2期。
2. 《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中国通俗文学中的苏修形象》,载《俄罗斯文艺》2012年第3期。
3. 《清代以来达斡尔族跨兴安山贸易及其地理基础》,载《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3年第4期。
4. 《从“东”字看历史上满族政权的观念'',发表于《历史月刊》2014年第4期。
5. 《近代呼伦贝尔地区俄罗斯经济文化区的发展与形态》,发表于《历史与地理》2014年第1期,共二十九期。
6. 《呼伦贝尔如何写成蒙古》,《学习与探索》,2016年第3期。
7. 《晚清中俄东部边境安全形势变化与呼伦贝尔新政》,《国际政治研究》2016年第1期。
8. 《清末民初呼伦贝尔边疆政策的变迁》,《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
9.《走出“鞑靼人”的想象:17世纪俄罗斯人对马可波罗尼娅叙事的接受与重构》2021-2022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收录于《马可波罗扬州丝绸之路》丛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9月出版。马可波罗·扬州·丝绸之路》,列入《北京大学国际汉学家培训基地学术丛书》。
10、《全球历史评论》第十二卷,译文《帝国与遭遇:1350年至1750年的世界》( ),2017年6月出版。
11.在《全球历史评论》第十三卷发表题为《从清末民初中国现状看1917年俄国革命的地缘政治影响》中华民国》,2017 年 3 月出版。
12. 《从地理发现的视角看佩特林关于使中国的报告的传播和影响》,(《社会科学》),2018年第5期。
13.《佩特林使团访华新探:基于国史资料的研究》,(《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8年第4期。
文都管联院在预祝2021-2022一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