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a文凭样板-EMBA统考新政颁布后谁家欢喜谁家愁?
[摘要] 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国内一、二线商学院负责人均表示,教育部已就EMBA招生改革向高校征求意见,并明确要求书面答复,均积极回应. 合作。
今年春天,中国EMBA遭遇“史上最强专业学位整顿行动”。
3月28日,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工商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从2017年起,高级工商管理硕士( EMBA)应列入国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生参加全国统一的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部将制定统一的评分标准,并向社会公布。培养院校按照国家统一招生政策自主招生。
某商学院院长的微信群立刻炸了。“各大商学院院长对此只有一个回应:目瞪口呆。EMBA做不到!” 南方著名商学院院长王志(化名)告诉时代周刊记者。
事实上,EMBA改革已经酝酿了一年多。过去一年,教育部和EMBA办学党过得不顺,各种博弈甚至在2014年“禁学”出台时就已经开始,一直持续到今天,还没有结束。
2016年春节前夕,北京大学光华商学院传出“多名副院长相继辞职”的消息。尽管不愿具名的光华管理学院相关负责人向时代周刊记者否认了副院长辞职与EMBA政策变化的关系,并表示在2014-2016年年中,刘雪、陆正非、张志学、张家丽四位副院长辞职是“学院正常工作变动”和“EMBA统考政策安排前”,但时代周刊记者从光华管理学院官网直到2015年EMBA统考比赛开始后。在五月,
面对时代周刊记者提出的“你会不会担心统一考试会影响北大光华EMBA学生的质量和数量”的问题,北大光华没有回应。
一年前征求高校意见
作为EMBA的学校发起人,王志对《意见》的发布感到惊讶:“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斗争了很久,这就是结果。”
王志提到的“委员会”,由清华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蔡洪斌等5人担任副主任,全国MBA教育指导咨询机构,工作接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的领导和监督。
教育部有更深入的考虑。表示,此次出台《意见》,主要是针对部分高校定位不准确、办学思路不到位、办学行为不规范等问题。《意见》还明确取缔“培训班”和“放羊”培训方式,防止出现不上课、不按时拿学位的现象;严禁降低学位授予标准、“花钱买学位”等22-23,严肃查处权力寻租和教学评价不正之风。
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员褚朝晖认为,将目前各校自主招生改为全国统一考试方式,不仅规范了招生纪律、合理定价、教学管理等办学细节,更是也很有可能增加EMBA的含金量。与之前的高价混度相比,含金量无疑增加了。”
据新华社4月6日消息,教育部负责人表示,该文件的起草历时近一年,重点是进一步提高EMBA教育质量,促进改革发展.
教育部负责人表示,《意见》的制定是由教育部多部门协调制定的。该文件在起草过程中,广泛征求了全国工商管理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和培训院校、有关部委、教育部的意见。部内10个相关司局参与了该文件的制定。
多位接受时代周刊采访的国内一、二线商学院负责人报道称,教育部已就EMBA招生改革向高校征求意见emba文凭样板-EMBA统考新政颁布后谁家欢喜谁家愁?,并明确要求书面答复,均积极配合。.
2015年初,所有开办EMBA项目的高校都收到了教育部的《意见》草案。《时代周刊》记者看到,在这份征求意见稿中,教育部起草了两个EMBA招生改革方案:第一个方案是与终稿相同的“普考”;二是规范和规范现有的自主招生方式。限制条件:“每个培训单位招收……规模不超过100人……每个培训单位按照考试大纲统一设置试题……每年……入学考试不超过2人次”。与第一种方案相比,第二种方案保留了高校EMBA自主招生的权力。
北大汇丰商学院院长助理、EMBA项目主任欧阳良义告诉时代周刊,2015年3月,北大和汇丰就北大三所商学院对招生改革的意见进行了汇总并提交他们以书面形式接受教育。部。除了积极以书面形式向教育部表达意见,并通过全国MBA教育委员会沟通,各大商学院也多次直接与教育部沟通。
“这件事在院长会议上讨论过,我们也多次与教育部沟通过。” 王志透露。
欧阳良义表示,在《意见》发布前,商学院预计教育部会对EMBA招生进行规范,并可能出台一些正式的监管方式,但没想到会采用全国统一的考试方案。
作为非常了解中国EMBA发展历史的业内人士,MBA中国网创始人、独学网总裁张世华表示,他已经嗅到了风的方向:“我就知道这个政策是去年就要实施的,我了解到教育部非常坚决。”
EMBA目前的经历,MBA也是2008年经历的。
2008年,原由高校招收的MBA项目由教育部改为全国统一考试。“因此,2008年,所有MBA都进行了早期面试。上海交大就是这样做的,并迅速跟进了清华、北大的985所院校,他又回到了自己的手中。” 欧阳良义预计,下次EMBA也可能提前面试,张士华表示,自己公司的EMBA补课已经开始准备。
欧阳良义和张士华怀着不同的心情和动机emba文凭样板,等待着EMBA全国统一考试《实施细则》的出台。
一线商学院担心招生质量
国家统一考试政策出台后,有人担心这可能成为压垮部分高校EMBA项目的最后一根稻草。“现在整个EMBA招生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下降。” 张士华说。他给出了具体的数据:长江商学院原本录取学生的淘汰比例约为7:1,但现在基本维持在4:1左右。“下面的学校,基本没有淘汰,像清华和北大一样,目前的淘汰比例只有1.5:1”。
在这种趋势下,统一考试政策出台。张世华预测:“EMBA项目可能会消亡。现在有一批半死不活的。比如四川大学和广西大学已经很难招收学生了。”
王志的商学院位于东海岸。从江浙沪到闽粤,大批民营企业家学历低、应试能力有限。他们是商学院EMBA学生的重要来源。. 王志说,中国有很多优秀的企业家,但基本上都是白手起家或非管理专业的。随着企业规模越来越大,想要学习现代管理方法,客观上有着巨大的需求。
王志表示,EMBA招聘董事长、总裁、总经理。只有他们能负担得起高昂的学费,而且学院有足够的资金,能负担得起世界一流的教授。“如果参加统一考试,只能通过年轻人和部门经理的考试,他们可以通过考试。真正的民营企业家,尤其是许多学历低的民营企业家,根本不会通过考试。” .”
在张世华看来,《意见》的出台,将导致EMBA考生人数“报复性增加”:“至少有三位学校EMBA中心主任说过这话,但这是以透支未来学生为代价的。”悬崖坠落。”
面对新政策,一些一线商学院担心的不是招生数量,而是质量。
北京大学汇丰银行位于深圳。根据教育部和北京大学的规定,春季和秋季两个班级只能招收100名EMBA学生。往届报名人数总是爆满。欧阳良义担心的是以下学生的素质和构成:民营企业家可能会大幅减少,被高管取代。“之前招收的创业学员,大部分都在40岁以上,真的没有时间和精力准备考试。”
《意见》发布后,汪植在微信朋友圈向时代周刊记者展示。有老同学在此贴留言:“我不想要那个邮票(文凭)。” 毕业于EMBA。
十年前在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攻读EMBA的广东中泰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高旭华说,他读EMBA的目的是“看能不能进接触更多的企业家和教授。“充电,”高旭华回忆说。当时,他的同学“没有回复。如果你自己创业,你的学历相对来说是无所谓的。没有学位也没关系,你只需要学习你应该使用的东西。政府官员似乎与此事无关。“不收回就不好解释。”
王志说,很多EMBA学生不看重文凭。“对于民营企业家来说,如果他们学到了一些东西,他们就很满意。” 王志说。某知名商学院副院长在接受时代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说实话,这两年国内商学院发展很快,体制内商学院的老师们也很努力。难的。我们只能更认真地对待它。把事情做好。”
高旭华认为,考试不适合EMBA学生的选拔。“生意有时需要人才,有时候好的生意不一定有好的学习成绩;好的学习成绩不一定适合做生意——一个好的管理者不一定是教授教出来的。”
这一点得到了某知名商学院的一位经理的肯定:“有些能力,比如领导力、决策能力、冒险能力,是无法在沉重的压力下传授或培养的。.”
中国EMBA与政商关系
在新政出台之前,中国的EMBA经历了12年的野蛮增长。
2002年EMBA开办时,教育部实行招生院校总量控制,要求北京大学、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10所高校招收EMBA学生不超过300人;学校包括中山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南京大学等20所高校,每年招生不超过100人。
在接下来的三四年里,中国的EMBA教育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各个学校的招生名额开始突破限制。
2009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将首批高校前十名EMBA招生名额放宽至400名,其他首批招生名额为200名。目前,从2009年开始,已批准32所高校招生,名额限制在100个。
迄今为止,中国的EMBA市场逐年上升。2002年秋季班,国内几位排名靠前的EMBA学费基本都在20万元左右。收费最高的长江商学院和清华经济管理学院也仅25万元。截至2012年秋季班,上述EMBA项目学费均超过50万元。其中,长江商学院涨幅最大,达到65.8万元,是十年前的6倍。
在EMBA市场相对成熟的西方国家,学费水平与注册需求之间通常存在反比关系:学费上涨抑制了注册需求。但在中国,EMBA注册和学费的需求呈现同步上升的趋势。2009年,金融危机肆虐,EMBA学费逆势上涨。那一年,长江商学院的学费涨幅高达35%,排名靠前的EMBA项目增长率超过50%。
2014年7月,相关规定出台:中组部、教育部等三部委联合发文,禁止领导干部参加高收费培训项目。此后,各大学的商学院迎来了EMBA退学潮。
2015年3月emba文凭样板,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发表文章称,致力于培养“高级管理人员”的EMBA项目近年来受到了一些不正常的政商关系的污染。这种培训已经异化为交往的俱乐部、利润和资源的集散地、官商勾结的名利场。某种程度上,也是勾肩背的典范,公私的典范。
“人脉俱乐部,政商勾结的平台”,正是中国EMBA最受外界诟病的地方。
据《中国新闻周刊》统计,EMBA学生中官员的平均比例为5%-10%,但学校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以官方资源着称的中国人民大学,一年报出率高达26.3%。此外,北京大学光华12%,长江商学院11%,上海交通大学安泰学院4%。在厦门大学公布的20位优秀EMBA校友中,政府官员占4位,占比20%。
对于“勾结俱乐部,为政商勾结提供平台”的指责,高旭华理解:“森林长了,就有各种鸟。EMBA有同学会合作,本科同学也会合作。这是大家的底线。原则问题与EMBA无关。”
这与曾在多所商学院任教的学者薛尔的观点相似。薛尔在接受时代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政商勾结”的重点是“勾结”,而不是地方。同时,在官员角色“创业化”的实际情况下,接受企业管理方面的教育,其实对官员有很大的帮助。“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中,经济发展是党政干部尤其是地方干部的头等大事,他们的工作与企业董事长、总经理的工作非常相似。这种“官员创业”“好不好我不评价,但不可否认,这是多年来的现实。中国官员涌入学习EMBA,学费来源发生了变化。这与EMBA本身无关。”
文都管联院在预祝2021-2022一路长虹!